高油分

作品数:82被引量:246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侯燕张战国齐照明刘珊珊陈庆山更多>>
相关机构:贵州省油菜研究所东北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更多>>
相关期刊:《耕作与栽培》《杭州农业与科技》《农技服务》《作物学报》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贵州省省长基金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资金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贵州农业科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甘蓝型高油分杂交油菜新品种宝油187的选育与应用被引量:1
《贵州农业科学》2024年第7期1-4,共4页晏伟 杨德政 秦信蓉 程尚明 赵军 王丹丹 罗雯 鲍坤 喻时周 
农业生物育种重大专项(2022ZD0400903);贵州省高层次创新人才项目(黔科合人才-GCC[2023]068)。
【目的】培育高产、高油及耐密植油菜新品种,为高油高产优质油菜品种的应用提供种质选择。【方法】贵州省油菜研究所利用隐性核不育两系D418AB作母本,以恢复系YD84R作父本,于2023年育成高油分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宝油187(农业农村部登记...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 宝油187 高油分 新品种 隐性核不育 芥酸 硫甙 
高油分双低优质油菜冷榨菜胚油的品质分析被引量:5
《贵州农业科学》2017年第10期116-119,共4页余顺波 陈长艳 吴金培 杜才富 
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项目"贵州油菜商业化育种技术平台建设"[黔科中引地(2016)4002];贵州省星火计划项目"早熟高油分黄籽双低优质油菜宝油早12示范推广与产业化"[黔科合成转字(2015)5314-1];贵州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油菜产业技术体系栽培与加工功能实验室"(GZCYTX2013-0802);贵州省科研机构服务企业行动计划项目黔科合报企"油菜育繁推技术创新与服务"[(2015)4001];贵州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项目"油菜育种选育与产业化"[黔科合成人才(2015)4018]
为了解高油分双低优质油菜冷榨菜胚油的品质特点及营养价值,并为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采用脱皮冷榨工艺技术对高油分双低优质油菜进行加工,并对冷榨菜胚油进行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冷榨菜胚油脂肪酸组成为12种,其中饱和脂肪酸5种,占总脂...
关键词:高油分 双低油菜 冷榨 菜胚油 
甘蓝型油菜高油分恢复系YD57R的选育被引量:2
《贵州农业科学》2015年第10期39-41,共3页杨红 袁暘暘 秦信蓉 杜才富 喻时周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长江上游油菜生产关键技术集成示范"(2010BAD01B08);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高油分黄籽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油研57中试与产业化示范"(2014GB2F200240);贵州省科技厅重大专项"油菜商业化育种模式及育种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黔科合重大专项字(2013)6005];贵州省科技厅‘百层次’人才项目"油菜品种选育与产业化"[黔科合人才(2015)]4018号;贵州省科技厅联合基金项目"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改良油菜隐形核不育三系"[黔科合J字LKN(2013)18];贵州省科技厅农业攻关计划项目"隐形上位核不育系油菜新品种选育与技术研究"[黔科合NZ(2013)3003];贵州省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建设项目"贵州省油菜数字化育种创新人才团队"[黔科合人才团队(2013)4004];贵州省农业科学院人才团队项目"优质高效油菜育种创新团队建设"[黔农科合CR合字(2014)64]
为创制杂交油菜新育种材料,利用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轮回群体遗传规律,不断向轮回群体中添加双低或黄籽双低常规品系与显性核不育株进行杂交,利用其保持原理全部进行混合繁殖,充实基因库以保证不断选育出新的隐性核不育恢复系,品质分...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 高油分 显性核不育 群体改良 恢复系YD57R 
高油双低隐性核不育杂交油菜新品种凯育118的选育被引量:6
《贵州农业科学》2015年第2期7-9,共3页秦信蓉 沈奇 曹熠 喻时周 高志宏 杜才富 
贵州省科技厅农业攻关项目"抗耐冻高油黄籽双低油菜新组合选育"[黔科合NY(2011)3019];贵州省农科院专项"油菜多主茎突变体材料DH系的培育及利用"[黔农科院院专项(2011)017];贵阳市科技计划项目"2012创新人才计划"[筑科合同(2012HK)209-36];贵州省农业动植物育种项目[黔农育专字(2013)019]
为选育适应性好、优质丰产的杂交油菜品种,以黄籽双低隐性核不育系YD01A为母本、双低恢复系18R为父本,成功配制杂交油菜新品种凯育118。该品种在2010—2012年国家中游区域试验20个试点中18个点增产,2个点减产,2年平均产量162.93kg/667m2...
关键词:凯育118 杂交油菜 高油分 双低 核不育杂交种 
早熟高油分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宝油早12的选育被引量:4
《贵州农业科学》2014年第8期4-6,共3页喻时周 秦信蓉 袁暘暘 汤勇 沈奇 赵云 杜才富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长江上游油菜生产关键技术集成示范"(2010BAD01B08);贵州省科技厅重大专项"油菜商业化育种模式及育种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黔科合重大专项字(2013)6005];贵阳市科技局计划项目"早熟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选育及推广应用"[筑科农合同(2012102)3-14];贵州省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建设项目"贵州省油菜数字化育种创新人才团队"[黔科合人才团队(2013)4004];贵州省科技厅农业攻关项目"抗耐冻高油黄籽双低油菜新组合选育"[黔科合NY(2011)30191];"甘蓝型隐性核不育三系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油科1号高效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黔科合NY(2012)3041];"早熟甘蓝型双低油菜材料创新及组合选育"[黔科合NY(2011)3088]
为培育适宜贵州两熟制地区种植的早熟油菜品种,解决其油菜—水稻茬口矛盾,以高油分黄籽双低不育系YD3361A为母本,双低恢复系YD1021R为父本配制育成杂交油菜新品种宝油早12。该品种2011—2013年在贵州省早熟组(B组)油菜区域试验中的平均...
关键词:甘蓝型 杂交油菜 宝油早12 早熟 高油分 Baoyouzao 12 
甘蓝型黄籽双低油菜隐性核不育恢复系8274R的选育被引量:2
《贵州农业科学》2012年第6期1-3,共3页邵明波 李风华 白俊霞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基金项目"高油分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选育"(黔农科合09004);贵州省农业科学院专项项目"小麦新品种黔麦18示范及配套技术研究"[黔农科院专项(2011)002]
为了选育配合力高、恢复力强、品质优良和综合性状好的恢复系,采用复式杂交选育,以上海引进配合力好的双低常规材料作母本,与通过复式杂交选育的隐性核不育黄籽高油分双低恢复系8264R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研究。结果表明:选育出的隐性核...
关键词:甘蓝型 黄籽双低油菜 隐性核不育 恢复系 高油分 
黄籽双低高油分杂交油菜油研817的选育被引量:8
《贵州农业科学》2011年第12期14-17,共4页侯燕 侯国佐 侯剑 余顺波 
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强优势甘蓝型油菜杂交种的创制与应用"[2011AA10A104];贵州省年度攻关项目"优质材料创新与四高两低及高蓄能油菜新品种的选育"[黔科合NZ(2007)3005]
以黄籽双低隐性核不育系850A与双低恢复系HF16-1400为亲本配制了黄籽双低高油分杂交油菜油研817。该组合在长江上游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和产油量分别达174.62kg/667m2和79.2kg/667m2,较对照(油研10号)分别增产6.6%和9.34%;平均含油率为4...
关键词:杂交油菜 油研817 低芥酸 低硫甙 高油分 
高油分双低杂交油菜品种宝油85
《贵州农业科学》2010年第12期F0004-F0004,共1页
宝油85是贵州省油菜研究所利用甘蓝型油菜黄籽双低隐性核不育系3945AB与具有相同品质性状的恢复系D4315R配制育成的高油分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全生育期232d左右。在2005--2007年国家长江下游区试中,平均产量为2715kg/hm2,比对照(秦...
关键词:双低杂交油菜 油菜品种 高油分 隐性核不育系 甘蓝型油菜 品质性状 全生育期 长江下游 
高油分黄籽双低杂交油菜订单农业产业化模式探讨
《贵州农业科学》2010年第12期50-52,共3页邵明波 程尚明 汤勇 余顺波 高志宏 白俊霞 李风华 杜才富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喀斯特山区油菜;大豆等油料作物新品种(组合)选育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07BAD59B04);贵州省科研机构创新能力建设项目"甘蓝型油菜强优势杂交种及新材料的创新能力建设"[黔科合院所(2009)004];贵州省科技计划"三高两低黄籽杂交油菜新品种选育与推广应用"[黔科合农G字(2007)4002];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基因项目"高油分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选育"(黔农科合09004)
为促进高油分黄籽双低杂交油菜区域规模化种植的产业化发展,对高油分黄籽双低杂交油菜订单农业产业化模式进行了探讨。认为:在我国广大农村小油坊订单农业是行之有效的;高油分黄籽双低杂交油菜油研9号、10号、11号等是小油坊订单农业的...
关键词:杂交油菜 高油分 黄籽 双低 产业化 
甘蓝型油菜黄褐籽双低恢复系D4315R的选育被引量:1
《贵州农业科学》2009年第5期7-8,共2页秦信蓉 杜才富 沈奇 何永兵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专项资金"甘蓝型油菜黄籽双低抗耐低温冷(冻)新材料选育及应用"[黔农科院院专项(2008)043]
恢复系D4315R是1998年贵州省油菜研究所从安徽农业科学院引进的常规黑籽双低品系02R通过多年多代的系统选育,于2003年选育成的黄褐籽双低高油分恢复材料,平均含油率迭41.67%-43.9%,最高迭43.5%-47.97%,硫甙含量平均为22.3...
关键词:黄褐籽 双低油菜 高油分 恢复系D4315R 甘蓝型油菜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