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信原则

作品数:178被引量:633H指数:1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郭明瑞李莉于海涌王文军梅瑞琦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山东大学西南政法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法制与社会(旬刊)x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论我国公信原则与善意取得制度的适用关系
《法制与社会(旬刊)》2020年第1期14-15,共2页郑佳萍 
公信原则与善意取得制度是民法最重要的原则与制度之一,二者的立法目的都是保证交易的安全性与保护第三人的合法权益。本文针对二者展开具体的对比,由比较结果可以知道,善意取得制度属于公信原则的具体表现。由于两者具有各自的优点与缺...
关键词:公信原则 善意取得制度 适用关系 
论执行异议中的不动产登记簿公示公信原则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6年第8期75-76,共2页徐杨洁 
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中,主张对不动产执行标的有所有权的案外人,应当有充足的证据证明自己为执行标的的真正权利人,即证明不动产登记簿确系登记错误。申请执行人的主体身份有别于物权法上的善意第三人,对执行标的不适用善意取得制度。
关键词:不动产登记簿 公示公信 执行异议 
动产抵押问题浅析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3年第10期20-21,共2页李珏 
随着商品经济的逐步发达,人们之间的交易活动渐趋频繁,民法债权制度也走向兴盛,为保障债权的实现,担保制度随之发达。典型的担保物权主要有抵押权、质权和留置权,留置权具有法定性,因法定的原因出现,方能成立留置权,民商事交往中应用最...
关键词:动产 动产抵押 公示公信原则 
完善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研究被引量:1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3年第12期39-40,共2页李延延 
物权登记就是在当事人申请的基础上,国家机关将物权变动的相关情况进行登记,方便公众查阅。进行物权登记的重要意义就在于要对物权所产生的任何变动进行公示,公众可以在对其信任的基础上来进行物权上的交易。这对于交易安全的保护以及...
关键词:不动产登记 物权法 公示公信原则 
论善意取得制度与公示公信原则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1年第16期35-36,共2页杨平 王苏娅 
善意取得制度是由日耳曼法的"以手护手"原则发展而来的,作为民法物权中维护物权交易安全的一项重要制度,已经被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民事立法所确认。善意取得制度的确立,对于促进和保护交易安全、维护和稳定社会经济秩序、提高交易效率...
关键词:交易安全 公示公信 善意取得 
论我国不动产物权的善意取得制度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1年第17期42-43,共2页黄谟韬 
传统民法理论认为善意取得仅限于在动产领域适用,而以登记作为公示的不动产物权的取得则不适用此制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善意取得制度适用于不动产显得非常必要,它有利于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不动产物权...
关键词:不动产 善意取得 公示公信原则 无权处分 交易安全 
简述物权变动的原则被引量:1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1年第3期275-275,共1页张梅 
物权变动原则是物权法律制度的重要内容。物权变动的原则,不仅直接影响物权制度的设置和整个体系,甚至对民法典的构造也有非常大的影响,并且还会直接影响社会经济关系的形成和社会经济交往活动的效能。所以,基本上所有的法律制度都肯定...
关键词:物权变动原则 公示原则 公信原则 
浅议我国物权法中的物权变动规则被引量:1
《法制与社会(旬刊)》2009年第6期32-33,共2页郑慧 
本文通过对意思主义、形式主义、折衷主义的分析,再与我国目前物权变动理论进行比较,从而引发对我国现行理论及实践框架下构建物权变动规则以及对善意第三人的保护的思考,认为应当区分不动产和动产,保障交易安全的目的.
关键词:物权变动 物权行为 公示公信原则 善意取得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