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杂粳1号

作品数:6被引量:5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张淮孙君艳宋南南石守设熊焰更多>>
相关机构: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更多>>
相关期刊:《河南农业科学》《安徽农业科学》《杂交水稻》更多>>
相关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杂交稻信杂粳1号稀植栽培的茎蘖动态与穗粒结构研究被引量:1
《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第7期1321-1323,共3页祁玉良 石守设 鲁伟林 余新春 余明慧 何道君 胡建涛 
河南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资助项目(豫科技〔2004〕25号)
以杂交中粳信杂粳1号为试验材料,设30万穴/hm2、22.5万穴/hm21、5万穴/hm2和7.5万穴/hm24个栽植密度,研究了该组合在不同栽植密度下的分蘖成穗规律和穗粒结构特点。试验表明:随着密度的降低,水稻的有效分蘖期和最高分蘖期相应延迟,稀植...
关键词:信杂粳1号 栽植密度 分蘖动态 成穗规律 穗粒结构 
信杂粳1号高产潜力及经济性状指标研究被引量:1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第1期93-95,共3页张淮 孙君艳 
对信杂粳1号多个变量进行多层次回归分析,得到了产量最优方程及3个子方程,提出了750 kg/666.7m2产量的各经济性状指标,认为压低最高苗数是取得高额丰产的关键。
关键词:信杂粳1号 变量 逐步回归分析 通径系数 经济性状指标 
两系杂交粳稻新品种“信杂粳1号”的栽培技术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第4期90-91,共2页赵德新 宋南南 汪炳炎 
介绍了易脱粒的两系杂交粳稻新品种信杂粳1号的主要特征特性和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关键词:两系杂交粳稻 杂粳 新品种 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脱粒 特性 主要特征 
两系杂交粳稻信杂粳1号高产制种技术
《杂交水稻》2004年第3期33-35,共3页鲁伟林 宋世枝 祁玉良 陈筱君 兰黎明 严德远 石守设 余新春 
国家 8 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
信杂粳 1号是利用广亲和光温敏不育系培矮 64S与典型粳稻豫粳 3号配组选育而成的两系亚种间杂交粳稻组合。通过合理确定双亲播期 ,加强父本栽培管理 ,适时适量喷施“九二○” ,抓好稻粒黑粉病防治等措施 ,可有效提高制种产量。
关键词:杂交粳稻 信杂粳1号 制种技术 幼穗分化 光温因子 
信杂粳1号的特征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2004年第2期236-236,238,共2页石守设 祁玉良 张淮 鲁伟林 余新春 
信杂粳 1号是信阳市农科所采用两系亚种间杂交法配组育成的第 1个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的自育杂交水稻组合。 2年河南省粳稻区试 ,平均产量 895 2 .0kg/hm2 ,比对照增产 10 .92 % ,高产稳产性好 ,米质优 ,被评为农业部优质...
关键词:两系亚种 杂交粳稻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两系亚种间杂交粳稻信杂粳1号的选育及应用被引量:3
《河南农业科学》2003年第10期4-6,共3页祁玉良 张淮 张明年 石守设 高桐梅 鲁伟林 严德远 何世界 
河南省科技厅资助项目 (9710 2 0 10 3)
基于对两用核不育系培矮 6 4S广谱广亲和性的认识 ,筛选综合性状优良的典型常规粳稻豫粳 3号为父本 ,测交选配出亚种间杂交粳稻组合信杂粳 1号。该组合克服了籼粳杂交常出现的一系列负效应 ,表现出高产、稳产、优质、多抗的特点 ,适于...
关键词:两系亚种间杂交稻 杂交粳稻 信杂粳1号品种 选育 应用 产量表现 特征特性 制种技术 栽培技术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