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生产

作品数:280被引量:1624H指数:1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相关作者:马均孙永健张旺锋郭世荣徐刚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四川农业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中国农学通报x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杂交小麦产量形成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0
《中国农学通报》2019年第6期1-5,共5页张胜全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水分逆境下杂交小麦耐受响应与水分高效利用研究"(6174039);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专项"杂交小麦节水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KJCX20151403);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院(所)级科技创新团队"杂交小麦育种科技创新团队"(JNKYT201606);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小麦商业化育种技术研究与示范"(2014BAD01B05)
为给杂交小麦强优势组合创制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笔者总结了杂交小麦产量形成过程中的产量构成及其贡献、光合优势、物质生产、群体结构建成、源库关系、根系发育等生物学规律,提出了通过挖掘穗粒数及粒重潜力、扩大库源比...
关键词:杂交小麦 产量形成 产量构成 光合生产 群体结构 源库关系 
功能结构模型在黄瓜栽培密度最优化设计中的应用被引量:1
《中国农学通报》2018年第21期54-61,共8页钱婷婷 赵京音 杨娟 郑秀国 郭新宇 陆声链 温维亮 
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公关项目"基于图像分析及三维建模技术的黄瓜长势快速评价方法研究"(沪农科攻字(2015)第6-4-2号);沪农青字(2016)第1-26号"基于功能结构模型的黄瓜株型评价方法研究"
旨在通过借助功能结构模型分析黄瓜冠层内光分布和光合速率特征,为优化冬季黄瓜栽培密度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利用参数化方法构建了秋冬季不同株距和行距处理的虚拟黄瓜冠层结构模型,并在与光分布模型和光合模型相结合的基础上,模拟分...
关键词:黄瓜 模型 光分布 光合生产 株行距 
基于株型的水稻光合生产模拟研究进展被引量:3
《中国农学通报》2013年第33期1-5,共5页李艳大 舒时富 陈立才 盛华平 李星 潘松 廖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株型的水稻光合生产模型研究"(31260293);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创新基金博士启动项目"机插水稻株型与光能利用的模拟研究"(2010CBS003);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基于便携式设备的作物生长监测与诊断技术在江西示范与推广"(2011GB23600023-1)
株型是反映水稻(Oryza sativa L.)冠层结构与群体光合态势的综合性状,理想株型塑造与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是提高水稻单位面积产量的关键。利用计算机可视化技术和三维数字化技术可实现对不同株型水稻的单株及群体冠层三维结构...
关键词:水稻 株型 冠层结构 光分布 光合作用 光合生产 模拟模型 
化学调控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研究现状及展望被引量:6
《中国农学通报》2005年第6期223-226,254,共5页赵全志 吕强 熊瑛 马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水稻穗茎节间液流强度对籽粒充实的作用机理"(30471018)
就稻米品质形成的生理生化基础及化学调控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重点剖析了化学调控剂对碳氮代谢及其相关酶活性、光合作用、干物质运转、籽粒灌浆的调节作用,在分析了目前稻米品质化学调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应...
关键词:稻米品质 研究现状 化学调控剂 展望 生理生化基础 水稻生产 物质运转 籽粒灌浆 相关酶活性 应用现状 品质形成 碳氮代谢 光合作用 调节作用 调控研究 品质化学 应用系统 光合生产 系统特性 机理研究 形成规律 研究实践 
小麦高产优质栽培途径的研究被引量:4
《中国农学通报》1989年第4期33-34,13,共3页孙昌璜 杨贤彬 顾也萍 肖本如 柏新付 邵锦震 谷丽萍 吴晓东 
利用小麦的分蘖特性,以较少的基本苗达到适当的群体穗数,以充分发挥个体发育潜势为主导的个体生产力和群体生产力在高水平上的高度统一,以光合生产为主导的源、库、流在高水平上的协调运转,是小麦“高肥宽行稀播”高产优质低耗栽培途径...
关键词:高产优质栽培 籽粒蛋白质含量 传统栽培 光合生产 稀播 单位面积 土壤肥力水平 生理学基础 主要生物学 播种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