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日报

作品数:138被引量:14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相关作者:吴国忠郑亚楠马树华谢晓燕张伟明更多>>
相关机构: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石家庄日报社河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新中国成立初期哈尔滨外国音乐团体演出研究——以地方报纸(1954—1965)为线索
《当代音乐》2024年第5期162-164,共3页王婧轩 陈艳秋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1YJA760009)。
1954—1965年期间,共有来自苏联、民主德国等11个国家的19个音乐团体到哈尔滨进行访问演出。在《黑龙江日报》和《哈尔滨日报》中,以演出预告、演出报道和观后评论的形式记录了外国音乐团体在哈尔滨期间所进行的一系列演艺活动,从中能...
关键词:《黑龙江日报》 《哈尔滨日报》 外国音乐团体 交流演出 
浅谈新媒体时代纸媒新春走基层报道策略——以哈尔滨日报2023年春节系列报道为例
《新闻传播》2023年第15期67-69,共3页姚萌 
移动互联时代、短视频时代接连推动了媒体受众阅读习惯和舆论沙场战法的深度革命,给媒体行业带来持续不断的巨大冲击。大潮之下,传统媒体人发挥着纸媒浸淫多年练就的专业和深度的优势,结合新媒体内容创作贴近、直观、轻快等特点,不但在...
关键词:节庆报道 选题 走基层 新媒体 报纸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哈尔滨日报》副刊的碎片往事
《北方文学》2023年第9期115-117,共3页申志远 
柏拉图说过:时间带走一切。——题记《哈尔滨日报》创办于1945年11月25日,是我党抗战胜利后在特大城市创办的最早的城市党报,距今已经有77年的光荣历史了。太阳岛是中外闻名的哈尔滨地标和打卡地。“太阳岛”副刊于1979年由“万山红”...
关键词:城市党报 特大城市 抗战胜利后 赵朴初 副刊 太阳岛 万山红 柏拉图 
场域、递嬗与影响: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进步报刊——以《哈尔滨日报》为例
《哈尔滨学院学报》2022年第7期98-101,共4页陈珊珊 
马克思主义在黑龙江的早期传播,主要聚集在哈尔滨,并以此为中心向东三省覆盖。因地理位置的缘故使得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途径呈现多样性,其中以报刊为载体的传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处于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哈尔滨日报》,其创刊、发展和停刊...
关键词:《哈尔滨日报》 马克思主义 反帝国主义 反封建军阀 
用人文情怀记录一群野生鸳鸯与城市的故事
《活力》2019年第17期222-222,共1页张巍 
21年倾情关注、21年跟踪采写,21年不离不弃、多位记“接力”,800余篇报道……记录城市的方法有很多种,《哈尔滨日报》饱含着浓浓的人文情怀,将镜头对准了一群野生的小生命,对准了城市中人与自然那些有温度的细节。记录一群野生鸳鸯和一...
关键词:人文情怀 人与自然 鸳鸯 不离不弃 《哈尔滨日报》 对准 野生 故事 
浅析作为传统纸媒《哈尔滨日报》对哈尔滨城市本土文化的影响
《新闻传播》2018年第14期57-58,共2页李宏宽 
文化与媒介息息相关,可以说媒介传播并塑造文化,文化影响了媒介传播。人类社会中无论是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还是其他体育、艺术文化等等形式都离不开大众传播媒介的传播。特别是与大众文化密切相关的城市文化浸染着媒体的发展。单从报纸...
关键词:《哈尔滨日报》 大众媒介 城市本土文化 文化传播 影响 
罗振亚印象记
《文艺评论》2017年第9期83-86,共4页徐志伟 
我于2000年9月跟随罗振亚先生攻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中国新诗方向硕士学位。在此之前,我与先生已有过很多交往。早在1995年,我便与先生结缘。当时,我还是一个热爱写作的高中生,我的一篇习作(名字大概叫《乡路弯弯》)经友人转到...
关键词:罗振亚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 《哈尔滨日报》 印象 中国现代主义 硕士学位 中国新诗 诗歌流派 
突出标准质量 打造精品工程
《奋斗》2017年第2期49-49,共1页
方正县是黑龙江省产粮大县之一,全县水田面积发展到100万亩。为提高水稻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我们坚持标准,注重质量,打造精品工程,不断提升开发水平。近三年,我县共争取国家和省农发资金7100万元,建设高标准农田6.1万亩,推动...
关键词:标准质量 精品工程 《哈尔滨日报》 黑龙江电视台 哈尔滨电视台 农民收入 产粮大县 黑龙江省 
深入挖掘报道内容做好地铁建设宣传—从哈尔滨日报《地铁来了》看重大事件报道策划
《活力》2016年第20期25-25,共1页王媛 
新闻策划是媒体新闻制作水平的重要体现。做好新闻事件的新闻策划尤其是重大事件新闻策划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既可以引导重大事件的社会舆论朝着正确方向发展,也有利于媒体在社会中树立权威性和更好地满足受众需求。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关键词:重大事件报道策划 《地铁来了》 策划方法 
冯兰瑞:一生心系祖国的女经济学家
《新青年(珍情)》2016年第10期18-19,共2页沈黎明 
在中国经济学界,提起冯兰瑞这个名字,司谓大名鼎鼎:她既是抗日战争初期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老党员;也是我国经济领域为数不多建树颇丰、始终走在经挤体制改革前沿的女学者、经济学家,曾被外国专家和媒体誉为"成功的中国女士"。心系祖国...
关键词:经济学家 祖国 中国经济学界 抗日战争初期 中国共产党 哈尔滨日报 经济领域 体制改革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