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人

作品数:1358被引量:3500H指数:1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杜靖蒋金玲李月新徐杰舜石峰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吉林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贵州民族研究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汉人”到“汉族”到“汉民族”——读徐杰舜教授主编的《汉民族史记》
《贵州民族研究》2021年第5期178-181,共4页彭兆荣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类)重点项目“中国特色艺术学体系研究”(项目编号:17AA001)的阶段性成果
作为历史事实,中华民族的主体是汉民族。然而,"民族"却是近代以降从西方舶来的概念,我国传统的"人""群""族"都有自己的历史脉络。徐杰舜教授的《汉民族史记》对一条脉络进行细致地梳理,值得称道。
关键词:汉人 汉族 汉民族 华人 
缅甸大其力市滇籍汉人的族籍变更与生存策略被引量:1
《贵州民族研究》2018年第10期173-177,共5页高士健 
云南大学"民族学双一流学科建设规划项目"(项目编号:2017sy10044)的阶段性成果
位于泰、缅、老三国交界地带的大其力市,地理位置十分特殊,民族构成也十分复杂。近代由于中国政权的更迭及其他种种原因,有大批的云南籍汉人移至此地。在缅甸特殊的公民政策及当地多元文化背景下,该群体在保留族群文化,取得"完全"公民...
关键词:大其力市滇籍汉人 族籍变更 生存策略 
仪式中的宗教实践与生存策略——以缅甸大其力滇籍汉人J的葬礼为例
《贵州民族研究》2016年第12期187-190,共4页高士健 
大其力地处泰缅边境的金三角地带,掸族是当地的主体民族。大其力的华人主要来自滇西南,受泰国文化影响较深。在为期一年的田野调查基础上,通过一个葬礼仪式的个案再现华人社会适应和身份建构的过程;并通过揭示其丰富多元的宗教文化元素...
关键词:大其力滇籍汉人 宗教实践 生存策略 
羌族家具图案汉人审美渊源研究被引量:6
《贵州民族研究》2015年第2期97-100,共4页罗毅 
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汉羌山地村寨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编号:12EH1237)阶段性成果
羌族家具图案当中,呈现出一股十分浓郁的"汉人审美"特征,这一特征究竟如何来源。在此从羌族与汉文化的接触交流作了论证,认为羌族在整个民族发展过程当中,一直和汉人有着频繁密切交流,汉文化影响到了羌人的方方面面,由此羌族家具图案也...
关键词:羌族家具图案 汉人审美 文化 
近代藏彝走廊东缘的汉人社会与市镇发育——以川边薛城为中心的讨论被引量:3
《贵州民族研究》2013年第1期140-143,共4页王田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基地项目"清代以降杂谷脑河流域的市场体系与族群互动"(SC10E001)的阶段性成果
近代藏彝走廊东缘的历史进程中,汉人群体的推动力量不容小觑。明末以降,汉移民即在川西北杂谷脑河流域下游定居,并形成家族与聚落。"薛城七姓人"就是其中的典型,在与周边非汉人群的互动中,他们促成了此流域的第一个市镇薛城的商业萌芽...
关键词:近代 藏彝走廊东缘 汉人社会 市镇发育 薛城 
“他者”的消失:文化表述中的畲汉融合被引量:1
《贵州民族研究》2008年第4期59-64,共6页温春香 
畲民作为中国东南历史上异于汉人的人群,自宋元至明清,文人就对其有诸多描述。然而时间越往后,关于畲民的记载也变得越少,其重要的原因就是畲汉的互动与融合,畲汉的这种融合途径是多样的,也是畲汉双向的,其中既有通婚、收养等血缘上的混...
关键词:异己 畲民 汉人 融合 
土家族的族源
《贵州民族研究》2006年第2期70-70,共1页阿土(整理) 
土家族的来源,目前说法不一。一说来源于秦灭巴后,定居于湘鄂川黔边的巴人;二说根据湘西龙山、泸溪、大庸等县市出土的新石器文化遗址和土家语地名,认为土家族主要来源于湘西土著,与进入的巴人、汉人融合而成;三说根据《复溪州铜...
关键词:土家族 新石器文化遗址 族源 土家语 巴人 湘西 出土 汉人 风俗 彝族 
畲族的族源被引量:1
《贵州民族研究》2005年第3期121-121,共1页阿土(整理) 
贵州省畲族在1996年6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同意认定前,称之为“东家”。“东家”这一名称,是当地汉人对畲族的称呼,认为畲族是由“东边”来的,故以“东家”名。其自称“哈萌”。“哈”意为“客”,“萌”意为“人”,也就是说畲族是“...
关键词:畲族 族源 贵州省 人民政府 地方史志 族称 “客” “人” 名称 汉人 
屯堡人述略被引量:8
《贵州民族研究》1993年第4期133-136,共4页杨昌文 
从贵阳沿着滇黔公路西行,在平坝县天龙镇、安顺县大西桥及安顺城、幺铺等地,可常见到那身着长袍、大袖衣、拴围腰、系长带、头缠白帕,圆型的发髻坠于脑后,佩带耳柱(环)的妇女。这种衣着和头饰特殊的人,尤为引人注目。有认为是少数民族的...
关键词:屯堡人 安顺地戏 平坝县 安顺县 凤头 汉人 屯军 凤阳 头饰 跳花 
论中华民族—多民族共同体被引量:17
《贵州民族研究》1992年第4期1-10,共10页欧潮泉 
我国民族共同体一词,最先从俄文译过来。在人类历史上不仅有单一民族共同体,也有多民族共同体,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后者越来越多,这是趋势。多民族共同体较单一民族共同体松散,一般说来,它是由分布上的杂处相依,经济联系比较密切,文...
关键词:北方少数民族 汉人 汉族 共同体 多民族 各民族 单一民族 匈奴 中华民族 蒙古人种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