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爆炸

作品数:790被引量:599H指数:1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核科学技术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刘代志李夕海牛胜利张斌何永锋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核技术研究所第二炮兵工程学院防化研究院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指挥工程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防科技技术预先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兵器知识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编读往来
《兵器知识》2019年第4期87-87,共1页
请将你的提问发送到官方微信(bqzs1979)、《兵器知识》杂志官方微博(weibo.com/bqzs)、《兵器知识》官方头条号,编辑将选择作答。@青莲剑仙:什么是核电磁脉冲干扰?答:核电磁脉冲干扰是核爆炸强大电磁场形成的电子干扰。其脉冲宽度窄,频...
关键词:产生 电磁脉冲 核爆炸 强度 兵器 官方 
形形色色的战术核武器(二)
《兵器知识》2017年第4期75-79,共5页尹瑞涛 
核地雷 核地雷亦称原子爆破装置,它是将普通地雷中的常规装药更换为核装药,在地雷的构造上和一般地雷没有太大的区别。这种地雷主要是对付地面集群目标时用的,尤其是装甲集群目标,主要用核爆炸构成的地形障碍(如弹坑、堆积物)和放射...
关键词:战术核武器 常规装药 集群目标 核地雷 放射性污染 爆破装置 地形障碍 核爆炸 
朝鲜第三次核试验动因
《兵器知识》2013年第4期38-39,共2页徐萍 
朝鲜第三次核试验准备核试验的一般准备与要求除了早期核试验采用大气层核爆方式外,大多数国家的核试验都采用了地下方式。地下核试验有明显优点:核装置位置固定,便于测试,特别有利于物理测量;受气象条件影响小,利于安全保密,可减少对...
关键词:高浓缩铀 裂变材料 宁边 核爆 中子源 高空核爆炸 裂变武器 爆炸装置 集成设计 聚变中子 
追踪印度核试验
《兵器知识》2012年第5期43-45,共3页汤志成 
1998年5月11日,印度在拉贾斯坦邦博克兰基地进行了3次核试验。2天后印度又进行了2次核试验。连续5次核试验引起了世界舆论的一片哗然。那么,印度何以在国际形势十分不利的情况下成功地进行这一系列核试验?国际社会又是如何看待、应对印...
关键词:印度核试验 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印度政府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核爆炸 核国家 国际社会 试验场 当量 博克 
重装上阵 弹道导弹抗核加固技术被引量:1
《兵器知识》2011年第6期64-66,共3页丁文东 王继新 
选择同类型武器对抗是武器发展与使用的基本原则,因此以核制核也是对抗核武器的制胜法宝。从冷战到现在,美国和苏联(俄)无不如此,在核爆环境下成功实现导弹突防成为导弹设计者必须解决的难题。弹道导弹在作战飞行中,可能面临严峻的大气...
关键词:弹道导弹 加固技术 导弹弹头 电磁脉冲效应 加固设计 射线 核爆炸 抗核加固 导弹设计 核武器 
从英法核潜艇碰撞事故看导弹核武器安全
《兵器知识》2009年第5期44-47,共4页柳桂东 
英法核潜艇在2009年2月碰撞后,人们最担心的除了核反应堆泄露问题外,就是两艘潜艇携带的战略核导弹的安全。虽然媒体在此次事故的报道中没有提及任何核导弹问题,但在役核武器的安全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实际上,这次碰撞可能没有...
关键词:核武器 导弹核潜艇 碰撞事故 核弹头 战略核潜艇 核导弹 碰撞后 意外爆炸 安全装置 核爆炸 
车道沟10号
《兵器知识》2009年第4期81-82,共2页
试卷高手HOW SHARP ARE YOU想让别人相信你是兵器知识的路路通?先别急,来做做下面的考卷,然后你就知道自己是兵器知识的试卷高手,还是撕卷高手了(将本页翻转180°,可见填空题正确答案)一、填空题1、美国研制的第一种喷气式战斗机是(),...
关键词:联合研制 我国古代 抗美援朝 研制生产 六十年代 苏联 地球物理 地下核爆炸 超音速 印度 
朝鲜核试验是如何被发现的?
《兵器知识》2006年第12期38-41,共4页成敏 董露 戴艳丽 
2006年10月9日,朝鲜中央通讯社报道,朝鲜在当天成功进行了一次地下核试验,举世为之震惊。但细心的人会发现,在朝鲜没有预告和证实的情况下,美、日等国就已经对此作出了预测,并在朝鲜试验后马上宣布了核试验的地点和威力。他们究...
关键词:地下核试验 朝鲜 核武器试验 威力 核爆炸探测技术 
天灾与人祸 海啸及其人为军事化威胁
《兵器知识》2005年第3期19-22,共4页李文盛 
2004年12月26日上午7点左右,在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发生里氏8.9级地震(美国地震监测网)。中国地震台网测定震级为里氏8.7级。此后该地区又出现数次6~7.3级余震。地震引起的海啸首先袭击泰国南部,然后一路奔袭16 000千米,席卷印度和斯里...
关键词:地震震中 海啸 核武器 地下核爆炸 死亡人数 地球物理研究 人死亡 地下核试验 俄罗斯 苏门答腊 
核火灾>核爆炸——科学家对核武器攻击后果的新发现
《兵器知识》2004年第5期66-68,共3页李文盛 王庆平 
爱因斯坦曾说,当原子分裂的时候,世界也将为之改变。自第一颗原子弹在日本广岛爆炸后,以美苏(俄)为首的接军备竞赛上演不止,人类始终徘徊在核战的边缘。然而美俄是否真正认识到核武器的毁灭性呢?日前,美国科学家虚拟了华盛顿遭核攻击的...
关键词:核武器 新发现 核爆炸 火灾 核弹爆炸 五角大楼 科学家 爆炸波 能见度 攻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