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柳泉油田

作品数:31被引量:22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相关作者:蒋武明罗晓兰李武胜陈杰杨鲜鲜更多>>
相关机构:青海油田青海油田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辽河油田分公司更多>>
相关期刊:《石油地球物理勘探》《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石化技术》《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更多>>
相关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红柳泉油田低渗储层预测与分类研究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2021年第5期00066-00067,共2页王继春 
红柳泉地区E31碎屑岩层段一般I+II类层的范围为大于170、III类层的范围为30~170,而IV类层一般小于30;其他方面,增加了本次构型研究以及测井研究的最新成果,系统总结了不同类型储层对应的地震特征及隔夹层定量参数和非均质性定量参数。
关键词:红柳泉 油田 储层 预测 
地震技术在红柳泉油田构造研究中的应用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2021年第2期105-105,107,共2页王继春 
红柳泉油田构造上属于柴达木盆地西部坳陷尕斯断陷七个泉——红柳泉断鼻带的一部分,本文通过介绍地震技术在红柳泉油田构造研究中的应用,为其他类似构造分析提供思路。
关键词:地震 红柳泉 构造 
红柳泉油田下干柴沟组下段储层微观特征研究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2020年第10期00117-00117,119,共2页吴宏 
储层的微观特征直接影响和控制着储层性质及宏观特征。通过研究分析红柳泉油田下干柴沟组下段这种低渗类型储层的岩心薄片资料、压汞资料,研究储层岩石特征、微观结构参数特征,下干柴沟组下段成岩作用是影响储层微观特征重要因素。
关键词:下干柴沟组 孔隙度 渗透率 孔隙结构 
红柳泉油田新生界地层对比标准层特征
《科学技术创新》2020年第15期45-46,共2页荆涛 
红柳泉油田下干柴沟组下段的中下部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前缘相沉积,上部为湖相沉积,本文结合测井资料、取芯资料、录井资料、古生物资料等,在借鉴前人分层成果的基础上,对各井标准层重新复核、调整与重新划分,并通过合成记录重新标...
关键词:标准层 电性特征 岩性特征 地震振幅 
红柳泉油田E3^1段物性和含油气性与沉积微相关系研究
《石化技术》2020年第5期104-105,共2页荆涛 
根据工区内目的层取芯、分析化验、试油、试采、生产及测井解释资料对物性分布、含油性分布进行了重点研究,并对物性、含油性与微相关系进行了定性分析,本文将根据上述成果对红柳泉油田E31油藏Ⅰ~Ⅳ4个油组中15个重点小层进行定量研究,...
关键词:沉积微相 物性 含油性 
柴达木盆地红柳泉油田沉积体系研究被引量:1
《科学技术创新》2020年第10期87-88,共2页荆涛 
沉积相是控制储层发育与分布的主要地质因素,通过野外剖面、岩芯、测井曲线、地震剖面及地球化学测试分析等,从宏观上反应储集岩的分布规律以及空间展布特征,为寻找有利的勘探开发目标奠定基础。红柳泉油田构造上位于柴达木盆地西南部,...
关键词:红柳泉油田 沉积环境 物源方向 
构建“六率”体系,助力红柳泉油田有效开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工程技术》2019年第3期00244-00244,253,共2页张源李 
为贯彻国家油气体制改革精神,加强矿权保护,2017年8月股份公司启动矿权内部流转工作,红柳泉油田采矿权转移至辽河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担负着为红柳泉油田高效开发提供发展规划和技术支持的任务。面对矿权流转后油藏处于“双低”的严峻...
关键词:双低 六率 
红柳泉油田油井抽油杆防偏磨技术研究
《化学工程与装备》2017年第10期71-73,共3页杨先祥 高镇东 李勇 
从红柳泉油田抽油机井实际生产出发,全面分析了抽油杆在各项生产参数的影响下发生弯曲的机理,研究了综合治理措施,提出的主要方法有:对管杆柱组合进行优化设计;确定合理的生产参数;确定油井生产的沉没度;下入扶正器以及选取合理的抽油...
关键词:抽油机井 抽油杆弯曲 综合治理 
红柳泉油田提高压裂改造体积和成功率工艺技术研究
《青海石油》2014年第1期72-79,共8页郭子义 熊廷松 王国庆 付颖 刘世铎 
针对红柳泉油田储层致密、施工压力高、措施成功率低、单井加砂规模小的特点,在对红柳泉以往措施工艺分析、储层地质评估的基础上,开展提高压裂改造体积和措施成功率工艺技术研究和高性能压裂液配方优化,形成了大排量、大砂量的缝网压...
关键词:红柳泉油田 致密储层 缝网压裂 
红柳泉油田下步开发思路浅析被引量:2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年第12期141-141,共1页许巧娟 李宝岭 
青海油田红柳泉油田因区块注水井点不完善,导致地层压力亏空,油田递减较快。油田采油速度低等问题。红柳泉油田自2007年取得储层新认识后,先后开展了多次储层预测、评价和再认识工作,通过近3年的研究显示,储层纵向上不接替,横向上不连...
关键词:周期注水 注采对应 调驱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