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卫兵

作品数:2026被引量:365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金大陆杨健印红标李玉琦唐少杰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教委科技计划面上项目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无产阶级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寒夜春风
《电影文学》2018年第5期156-171,共16页王耀成 王泽坤 
1.天安门广场秋日红卫兵们抬着“坚决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的大块标语牌行进着。天安门广场像一片人的海洋,大部分人穿着绿色军上衣,戴着“红卫兵”袖章,胸前别着毛主席像章的男女青年学生,高举并使劲摇动着手里的《毛主席语...
关键词:《毛主席语录》 天安门广场 人民英雄纪念碑 文化大革命 无产阶级 青年学生 红卫兵 红皮书 
浩然与老舍之死有何关系
《档案与建设》2014年第11期56-59,共4页任玲玲 
1966年8月24日早晨,在北京老城墙西北角的太平湖边,有一位名叫白鹤群的老人发现湖中漂浮着一具男尸 七点多钟,尸体被打捞上岸,经确认是大名鼎鼎的“人民艺术家”老舍.尸体被连夜火化. 此时距毛泽东在天安门广场第一次接见红卫兵仅仅一...
关键词:老舍 浩然 人民艺术家 天安门广场 文化大革命 无产阶级 太平湖 红卫兵 
毛泽东第一次接见红卫兵——1966年8月18日北京纪事
《党史博览》2014年第5期4-9,共6页莽东鸿 
为动员全国人民投入"文化大革命"及庆祝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胜利闭幕,1966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庆祝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群众大会",毛泽东第一次接见了百万红卫兵和群众。
关键词:红卫兵 毛泽东 文化大革命 纪事 北京 中共中央 天安门广场 无产阶级 
1967年陈丕显在“一月风暴”的中心
《世纪》2013年第4期16-20,共5页侯美度 
《陈丕显回忆录——在"一月风暴"的中心》一书中,较为详细地记述了陈丕显在1967年"一月风暴"前后所经历的事。本文想根据当年我("文革"中改名为红鸥,曾是上海红卫兵炮打司令部联合兵团红卫兵)的亲历作一些补充,以展示这位老一...
关键词:陈丕显 风暴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红卫兵 回忆录 司令部 文革 抗争 
“文革”红卫兵抄家战果
《晚报文萃》2012年第7期28-28,共1页大华 
1966年10月,"首都红卫兵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抄家战果展览会"(以下简称"红卫兵抄家战果展览会")开始筹备。办好"红卫兵抄家战果展览会"是按"林办"指示,就是要借展示所谓"红卫兵破四旧运动",特别是抄家的"辉煌战果",把"文化大革命"运动引...
关键词:红卫兵 展览会 战果 文革 文物 古董 博物馆 物品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收藏 
编辑部札记
《书城》2012年第6期1-1,共1页
文革"来了,红卫兵要砸庙。那是一座古刹,有上千年历史。另一拨红卫兵闻讯而至,坚决不让砸。两拨人马在大雄宝殿前对峙着,唇枪舌剑地干上了(难免有些肢体冲撞,好歹让自家人拽住)。不过那种场面绝无粗言秽语,双方都是用革命口号压制对方,...
关键词:红卫兵 无产阶级革命 语录歌 编辑部 大方向 毛主席 斗争 口号 贫下中农 札记 
民间语文资料:记录054号 文革串联记录(1966)
《天涯》2012年第1期73-81,共9页张九三 
1966年8月24日也不知道是怎么地了,学生们竟要罢课去北京见伟大领袖毛主席去,这真是异想天开的事。今天是1966年8月24日。早饭后学校里多数学生暗地里合计着怎样去北京。下午学生们回到家。
关键词:红卫兵 毛主席语录 天安门城楼 火车站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鄯善往事
《吐鲁番》2011年第4期30-33,共4页武品元 
1966年初夏,在内地兴起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消息不断向边疆传来。内地的红卫兵开始串联,纷纷到北京,有的徒步,有的挤车,因为人多,交通部门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是不让上车就说不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压制革命行动,都怕上纲上线,后...
关键词:知识青年 园艺场 芦苇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红卫兵 鄯善县 免费乘车 毛主席 贫下中农 交通部门 
黑龙江像章厂建厂始末
《黑龙江史志》2011年第24期44-45,68,共3页王玉利 
佩戴毛泽东像章是广大人民群众对伟大领袖热爱和崇敬的一种虔诚表达形式。 “文化大革命”期间,佩戴红卫兵袖标、手捧毛主席语录、胸别毛泽东像章是无产阶级革命派的象征。因此,当时制作、生产毛泽东像章,也是革命群众组织对伟大领...
关键词:“文化大革命”期间 黑龙江 毛泽东像章 人民群众 无产阶级 群众组织 毛主席 红卫兵 
“无产阶级”的孩子们(下)
《小说评论》2011年第6期35-41,共7页王尧 
四 "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无疑是崇高的政治召唤,通过广泛社会动员,对"红卫兵运动"落潮后的青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上山下乡虽然是让知青接受"再教育",但它是成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必由之路,因此经过"再教育"而...
关键词:无产阶级革命事业 孩子 社会动员 成长道路 政治现实 红卫兵运动 再教育 上山下乡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