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叠纪

作品数:1835被引量:10466H指数:5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吴亚生童金南冯庆来邵龙义范嘉松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沉积学报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扬子西北缘二叠纪瓜德鲁普统—乐平统界线识别及意义
《沉积学报》2025年第2期387-407,共21页刘宣威 田亚铭 姜福杰 王鹏威 张慧 柳昊 李飞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72128)。
【目的】中—晚二叠世的瓜德鲁普统—乐平统界线(PLB界线)是地学界长期以来研究的难点。一方面,中—晚二叠之交的抬升运动造成了沉积间断和差异剥蚀,给界线的厘定和与全球剖面的对比带来了困难。另一方面,多个剖面记录有PLB界线相关的...
关键词:扬子板块 生物地层 牙形石 PLB界线 生物灭绝 
滇西保山地区石炭纪—二叠纪古海洋氧化还原环境
《沉积学报》2025年第2期439-452,共14页王虎 赖俭康 常晓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272023)。
【目的】晚石炭世到早二叠世,全球多地有冰川发育,保山地块作为冈瓦纳大陆边缘的一部分,在此期间经历了多次海侵海退事件,保存了冰川消长的重要信息。【方法】以滇西保山地区西邑、东山坡、卧牛寺剖面为研究对象,石炭纪—二叠纪古海洋...
关键词:石炭纪 二叠纪 晚古生代大冰期 基默里地区 氧化还原条件 草莓状黄铁矿 
古生代陆相盆地中的17万年天文周期
《沉积学报》2024年第1期39-51,共13页李玉寅 黄何 高远 成虎 黑晨露 梁爽 王成善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72096)。
【目的】米兰科维奇周期通过调控地球天文轨道参数来影响地球气候系统和有机碳埋藏。除通过线性过程调控气候系统的常规周期外,还存在通过一系列“非线性”正负反馈进程调控气候系统的“非常规”天文周期,如17万年斜率振幅调制周期。先...
关键词:旋回地层学 17万年天文周期 二叠纪 准噶尔盆地 芦草沟组 
古环境、古气候分析对P-T之交灭绝事件的启示——以豫西济源孙家沟组为例被引量:2
《沉积学报》2023年第2期392-408,共17页郑伟 许欣 齐永安 邢智峰 刘云龙 李婉颖 吴盼盼 张湘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72110);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20A170010)。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海洋和陆地均经历了地球历史上最严重的生物危机,大灭绝事件前后沉积环境的恢复及古气候的重建是生物大灭绝事件研究的基础。济源盆地位于华北板块南缘,二叠纪—三叠纪陆相地层发育完整且接触清晰,是研究华北板块二...
关键词:济源盆地 孙家沟组 沉积环境 古气候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灭绝事件 
鄂西新滩二叠纪腕足类的群落演变与环境关系
《沉积学报》2021年第5期1144-1156,共13页高广宇 肖传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572322)。
系统研究了湖北省西部新滩剖面亚丁斯克阶至长兴阶的腕足动物群落演替过程。通过研究区与华南地区及特提斯区域进行比对分析,结合前人对碳、氧同位素的研究结果,分析了二叠纪腕足类群落演替的规律和区域差异。结果表明:除二叠纪末的灭...
关键词:腕足类 宏演化 群落演替 多样性 二叠纪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凝块石(微生物岩)的沉积成岩过程——以华南广西百色地区作登剖面为例
《沉积学报》2020年第1期104-112,共9页郭业达 杨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72091,41772007,41661134047,41730320);湖北省创新群体基金(2017CFA019);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地学计划项目(IGCP630)~~
二叠纪末大灭绝之后,在我国华南地区广泛发育了一套钙质微生物岩,这套微生物岩以凝块石为主,代表了大灭绝事件后特殊环境下的生物沉积建造。早期对凝块石的分布以及沉积特征有详细研究。通过镜下显微观察,阴极发光照相,背散射成像以及...
关键词:二叠纪—三叠纪 凝块石 阴极发光 背散射 沉积成岩过程 
豫西济源二叠纪末—三叠纪初陆相微生物成因构造及其古环境意义被引量:7
《沉积学报》2017年第6期1121-1132,共12页郑伟 齐永安 邢智峰 白万备 陈百兵 李小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72110;41472083;41202071)~~
在豫西济源地区发现的陆相微生物成因构造(Microbially Induced Sedimentary Structures,MISSs),主要发育在孙家沟组和刘家沟组,可分为2大类即微生物席生长构造和微生物席破坏构造,8小类即生长脊构造、瘤状突起、曲形脱水裂痕、纺锤状...
关键词:微生物成因构造 二叠纪末大灭绝 陆地生态系 豫西济源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的古海洋水化学条件变化证据--以贵州织金剖面为例被引量:2
《沉积学报》2017年第2期217-227,共11页王超勇 鲍园 孔凡凡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02156);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2016T90125)~~
基于贵州织金剖面的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的岩石薄片鉴定及古生物化石识别,划分出了2种碳酸盐岩沉积相、2种亚相和5种微相;有机质碳同位素组成测试结果表明晚二叠世时期有机质的δ^(13)C_(org)值(-27.7‰)向早三叠世时期的δ^(13)C_(o...
关键词:二叠系—三叠系界线 深水海相沉积 古海洋化学条件 碳酸盐岩微相 织金剖面 
二叠纪茅口晚期锰矿成矿作用的地球化学约束——以遵义市南茶锰矿为例被引量:8
《沉积学报》2016年第6期1032-1043,共12页江冉 付勇 徐志刚 裴浩翔 王富良 周文喜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DD20160346)~~
遵义锰矿是我国二叠纪时期一种重要的锰矿类型。南茶锰矿床是近年来在遵义锰矿区发现的又一中型隐伏锰矿床,是遵义锰矿的典型代表。南茶锰矿含锰岩系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碳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南茶锰矿成锰期前样品V/(V+Ni)值在0.6与...
关键词:南茶锰矿 地球化学 氧化还原 成矿过程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全球海平面变化研究被引量:2
《沉积学报》2016年第6期1077-1091,共15页黎虹玮 李飞 胡广 谭秀成 李凌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2016ZX05004002-0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502115)~~
二叠纪—三叠纪界线附近的全球海平面变化是当前沉积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其与当时的显生宙最大规模生物灭绝事件存在一定关联,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然而二叠纪—三叠纪界线附近的全球海平面变化存在较多争议,受单剖面或区域范围内...
关键词:二叠纪—三叠纪界线 全球海平面变化 暴露标志 生物灭绝事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