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智峰

作品数:28被引量:71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三叠纪微生物成因MISS微生物古气候更多>>
发文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金属学及工艺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教育现代化(电子版)》《地球科学》《四川地质学报》《古生物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豫西地区早二叠世—早三叠世植物群演化及其古气候变化
《古地理学报》2025年第2期468-483,共16页郑伟 和俊淼 邢智峰 李妲 齐永安 万恩召 张湘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2372009,41772110,41902113);河南理工大学博士基金(编号:B2020-54)联合资助。
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是由古生代植物群向中生代植物群过渡的一个关键时期,但陆相植物化石记录不完整且较零散,陆地植物演变的研究相对较少。文中通过统计分析豫西地区多个剖面早二叠世—早三叠世的植物化石数据,采用网络分析方法,探讨了...
关键词:植物化石 网络分析 古气候 二叠纪 三叠纪 豫西地区 
基于深度学习单阶段算法的䗴类化石检测被引量:1
《地球科学》2024年第3期1154-1164,共11页奚园园 王永茂 芦碧波 邢智峰 侯广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s.41871333,41773024);河南理工大学博士基金资助项目(No.B2014-043);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No.21A520016);河南省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No.202110460078);河南省本科高校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No.S202110460005)。
䗴化石是石炭纪、二叠纪重要的标准化石,其详细的鉴定工作对确定地质时代和划分石炭系‒二叠系具有重要意义.鉴于目前䗴类化石检测方法的局限性,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单阶段算法的䗴类化石检测.以䗴类化石为研究对象,对原始模型进行分析,之...
关键词:䗴类化石 深度学习 目标检测 石炭系-二叠系 知识蒸馏 地层学 
基于深度学习的鲕粒智能检测与特征统计
《矿物学报》2024年第1期24-32,共9页张晓燕 李艳 芦碧波 侯广顺 邢智峰 杨晓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773024);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资助计划(编号:21A520016);河南省本科高校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编号:S202110460005)。
鲕粒是一类特殊的沉积颗粒,其分布的疏密程度、粒径大小等信息可以直观地反映形成环境的水深以及水动力条件,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在地质学中,通常将鲕粒岩石标本磨制成岩石薄片,并依靠专业人员在显微镜下观察来获取鲕粒含量、圆度、径...
关键词:深度学习 改进YOLOv5 鲕粒检测 注意力机制 统计分析 
豫西济源中三叠统二马营组中、下段遗迹组构与沉积环境
《地球科学》2023年第11期4279-4294,共16页邢智峰 许欣 齐永安 郑伟 李婉颖 吴盼盼 张湘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s.41772110,41872111);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No.41902113);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No.20A170010);河南理工大学博士基金项目(No.B2020⁃54).
豫西济源中三叠统二马营组中、下段发育丰富的陆相遗迹化石,共鉴定出7属9种,包括:Skolithos linearis、Palaeophycus tubularis、Palaeophycus alternatus、Scoyenia gracilis、Planolites beverleyensis、Planolites montanus、Taenidi...
关键词:遗迹组构 中三叠统 沉积环境 豫西地区 沉积学 环境地质 
PTME后华北板块南缘生物复苏后期古环境特征:来自豫西登封中三叠统二马营组的证据被引量:1
《地学前缘》2023年第5期491-509,共19页邢智峰 张湘赟 李婉颖 齐永安 郑伟 吴盼盼 张立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72110,41872111,41902113);河南理工大学创新型科研团队支持计划项目(T2022-05);河南理工大学博士基金项目(B2020-54)。
三叠纪是二叠—三叠纪生物大灭绝(PTME)之后生态系统恢复的重要时期,也是构造格局的重要转型期。中三叠世生态系统已逐渐恢复,处于生物复苏的后期,该时期的古环境特征、古生物面貌都对生态系统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对豫西地...
关键词:中三叠统 二马营组 古环境 登封地区 生态系统恢复 
豫西地区陆相三叠纪遗迹化石演化及生态学意义被引量:5
《地球科学》2023年第8期2807-2821,共15页郑伟 许欣 齐永安 邢智峰 刘云龙 李婉颖 吴伟 付玉鑫 林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s.41772110,41872111,41902113);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No.20A170010);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No.202102310336);山东省沉积成矿作用与沉积矿产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No.DMSM2018027)。
以豫西地区三叠纪陆相遗迹化石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遗迹化石在丰度、多样性、生物扰动指数、造迹生物行为习性和营养类型、潜穴直径和阶层方面的特征及变化.豫西地区早、中三叠世遗迹化石记录了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大灭绝事件(PTME)后底栖...
关键词:遗迹化石 演化特征 三叠纪 陆相 豫西地区 沉积学 
豫西济源地区中下三叠统遗迹网络分析被引量:1
《古地理学报》2023年第2期419-430,共12页许欣 邢智峰 郑伟 齐永安 李婉颖 吴盼盼 张湘赟 万恩召 和俊淼 李妲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772110,41872111);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编号:41902113);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编号:20A170010);河南理工大学博士基金(编号:B2020-54)联合资助。
豫西济源地区下三叠统和尚沟组和中三叠统二马营组均为陆相河湖相沉积,本研究在和尚沟组和上覆二马营组中下段分别识别出遗迹化石5属6种和7属9种,这些化石材料成为探究大灭绝事件后陆地造迹生物复苏的良好材料。运用遗迹网络分析方法构...
关键词:三叠纪 生物灭绝事件 遗迹化石 遗迹网络 河南 
古环境、古气候分析对P-T之交灭绝事件的启示——以豫西济源孙家沟组为例被引量:2
《沉积学报》2023年第2期392-408,共17页郑伟 许欣 齐永安 邢智峰 刘云龙 李婉颖 吴盼盼 张湘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72110);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20A170010)。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海洋和陆地均经历了地球历史上最严重的生物危机,大灭绝事件前后沉积环境的恢复及古气候的重建是生物大灭绝事件研究的基础。济源盆地位于华北板块南缘,二叠纪—三叠纪陆相地层发育完整且接触清晰,是研究华北板块二...
关键词:济源盆地 孙家沟组 沉积环境 古气候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灭绝事件 
白云凹陷北坡珠江组下部储层生物遗迹及沉积演化特征被引量:3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年第1期12-24,共13页吴伟 白晓婧 刘惟庆 刘俊成 邢智峰 周永 王光绪 冯阵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72112,42077410)。
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的白云凹陷北坡新近系底部的陆架边缘三角洲前缘砂体有良好的油气储集条件,具有巨大的油气勘探价值。以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北坡—番禺低隆起珠江组下部为研究对象,将常规的岩心观察、地震相分析等手段与生物遗迹分析...
关键词:陆架边缘三角洲 滨海三角洲 沉积相 生物遗迹 沉积演化 白云凹陷 
豫西苗岭统馒头组二段皱饰构造与遗迹化石共生特征被引量:1
《古地理学报》2022年第6期1162-1178,共17页李妲 贺西同 邢智峰 齐永安 郑伟 付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902113);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编号:21A170013);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编号:202102310336)联合资助。
埃迪卡拉纪以来,微生物与后生动物之间呈此消彼长的关系,但在寒武纪苗岭世却出现了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和后生动物扰动构造短暂共存的现象。笔者在豫西馒头组二段下部识别出包括皱饰构造与微生物席裂构造在内的2种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对...
关键词:微生物席 皱饰构造 遗迹化石 控制因素 寒武系 豫西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