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乙胺

作品数:301被引量:711H指数:1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相关作者:刘中民田鹏王利军沈剑刘广宇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山奕安泰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刑事技术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丁丙诺啡的检验被引量:4
《刑事技术》2005年第4期23-24,共2页李常明 匡荣凡 陈文斌 
目的建立检验丁丙诺啡的方法。方法用气质联用仪与高效TLC法进行定性分析。结果丁丙诺啡在展开剂苯∶正己烷∶二乙胺=40∶10∶10时,Rf值为0.55;环己烷∶丙酮=1∶1时,Rf值为0.35;质谱图保留时间为19.617min。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准确,...
关键词:丁丙诺啡 GC/MS 高效TLC法 检验 气质联用仪 定性分析 TLC法 保留时间 Rf值 二乙胺 
罂粟壳中生物碱的提取与检验被引量:5
《刑事技术》1997年第2期22-23,共2页欧战祥 
近年,餐馆、酒店在食物中加入罂栗壳的事件时有发生。应办案单位要求,对其进行毒品成份检验,笔者采用pH为8.5的氨碱性溶液提取罂粟壳中的主要生物碱成份,用显色反应和薄层色谱进行定性检验,取得满意效果。 1 实验 1.1 器材与试剂 1.1...
关键词:罂粟壳 生物碱 显色反应 薄层色谱 乙酸乙酯 混合溶剂 罂粟碱 二乙胺 分析天平 定性检验 
利用亚硝酸钠提高乌头生物碱薄层层析灵敏度
《刑事技术》1990年第5期48-,共1页焦德强 申志明 
方法:使用高效硅胶薄层板(用前于120℃烤箱中烘1小时,置保干器中备用),用10.0微升注射器,分别抽取0.1、0.2、0.5、1.0、2.0微克乌头碱标准液点样。以环己烷:氯仿:二乙胺(5:4:1)为展开剂,展开9厘米后取出,挥去溶剂,喷碘化铋钾。点样1.O...
关键词:薄层层析 乌头生物碱 碘化铋钾 硅胶薄层板 乌头碱 点样 二乙胺 展开剂 保干器 标准液 
博落回中毒检验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刑事技术》1986年第6期9-10,共2页张发忠 
本文对博落回中毒检材的提取、净化、检验方法进行了摸索试验。指出,检材若为内脏组织应及时检验,放置五个月后,其检出效果不佳。
关键词:博落回 检材 内脏组织 检验方法 乙醚提取 中毒死 抑制作用 浓硫酸溶液 有机溶剂 二乙胺 
安博律定中毒的检验
《刑事技术》1986年第5期15-17,36,共4页刘久华 周建华 
本文报道了生物检材中安博律定的提取和测定方法。该药物在碱性条件下用乙醚提取,回收率为94%,同时用TLC、紫外吸收和气相色谱法进行了测定。该法操作简便,适合日常办案中安博律定的定性、定量分析。
关键词:生物检材 乙醚提取 中安 中毒死亡 紫外吸收 解剖检验 气相色谱法 二乙胺 碳酸钠溶液 局部麻醉作用 
三氯杀螨醇的检验
《刑事技术》1985年第5期32-,35,共2页王柏兰 真允武 
三氯杀螨醇,又名开乐散、螨净,为接触性杀螨剂,用于防治蚜、螨等对多种作物的危害。纯品为白色固体。熔点78.5-79.5℃。一般市售工业品为80%的褐色粘性油状物。其有效成分是2,2,2-三氯-1,1-双(对-氯苯基)乙醇。结构式为:
关键词:三氯杀螨醇 杀螨剂 白色固体 油状物 氯苯基 低毒农药 二乙胺 碘化 汽化室温度 检测器温度 
利眠宁中毒检验的研究
《刑事技术》1985年第4期23-28,15,共7页赵敬真 封世珍 曹秀彭 高利生 
一、一般介绍[理化性质]利眠宁(ChlordiazePoxidum Librium)属二氮草类化合物。其结构式为:
关键词:利眠宁 草类 乙醚提取 紫外分光光度法 理化性质 磷酸盐法 淡黄色结晶 二氮 二乙胺 抗惊厥作用 
巴豆的检验
《刑事技术》1982年第2期19-,共1页杨群恒 
巴豆系大戟科植物,含巴豆油(占40—60%)、巴豆毒素和巴豆甙(1—3.8%)等,以巴豆油毒性最大,服1/4滴即能引起剧烈腹泻,服1/2至1滴有严重症状,20滴即可致死。口服后出现口腔、咽喉、食道烧灼感、上腹剧痛、恶心呕吐、剧烈腹泻。
关键词:巴豆 逐水药 巴豆油 二乙胺 
吗啡、可待因薄层检验的改进及半定量法
《刑事技术》1981年第6期25-26,共2页卢国泰 陈鸿义 
在侦破贩毒案件时,常常需要弄清鸦片的真伪及吗啡、可待因的含量。我们结合办案,改进了吗啡、可待因的薄层检验法,摸索出一些新的展开剂和显色方法,同时研究出普鲁士蓝半定量法,经过实际应用,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一。
关键词:半定量法 普鲁士蓝 显色方法 展开剂 二乙胺 氯甲烷 检验法 硫酸溶液 刻度瓶 氰离子 
死后两年开棺检出氯奎一例
《刑事技术》1981年第5期59-60,共2页魏如凡 何义年 
死者杨秀珍,女,26岁。于一九七九年二月二十日在未婚夫家死亡。区社公安员及医生根据死者周身无外伤,口袋装有剩余药片,断定系服毒自杀。因杨家申诉不服,于一九八○年十二月二十日开棺检验。死者装在黑漆大杉树棺材内,埋于朝南的山坡上...
关键词:开棺检验 尸体腐败 杨秀珍 黑漆 检材 于朝 一九 二乙胺 氯化金 碘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