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学说

作品数:31被引量:180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哈孝贤张红敏陈世伟谢春光常富业更多>>
相关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山东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医文献杂志》《中华病理学杂志》《上海中医药杂志》《中华中医药学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西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浅谈阿尔茨海默病发病学说及中药治疗进展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1年第1期287-288,共2页李陆一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以进行性认知障碍和记忆损害为主要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很高。目前针对AD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关于其发病机制存在多种假说,针对 AD开发的药物尤其是中药治疗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 中药有效成分 中药复方制剂 
病原体感染促阿尔茨海默病发病学说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中华神经科杂志》2020年第2期127-132,共6页陈泳均 徐书雯 
目前有关阿尔茨海默病(AD)发病机制研究不断更新,经典的β淀粉样蛋白瀑布学说、tau蛋白学说依然是AD发病机制的主流学说。包括肠道菌群在内的病原体感染促进AD发病学说逐步引起重视,充分补充了现有学说。我们通过查阅近10年来关于病原...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 认知 感染 炎症 病原体 
基于伏气学说探讨丹芍二地汤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2
《上海中医药杂志》2018年第1期75-76,89,共3页赵宁宁 姚鹏宇 刘亚娟 
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5-279)
结合温病学家刘献琳对伏气学说的观点解析伏气学说,认为伏气致病病位为热伏血分,结合临床经验,确立伏气致病的理法方药,并基于"伏气学说"探讨丹芍二地汤的临床应用。
关键词:伏气学说 发病学说 邪伏血分 丹芍二地汤 
点亮生命火花——重视微量元素的抗衰老作用被引量:1
《健康指南(中老年)》2017年第6期18-19,共2页孔祥瑞 孔令晓 孔令春 
作者自1951年从事微量元素研究至今60多年,1975年创立微量元素衰老与发病学说。微量元素及其蛋白质复合物,起着生命活力催化作用,影响着人的生老病死全过程,故有“生命的火花”的美称。微量元素不平衡可导致各种生命过程紊乱失调,...
关键词:抗衰老作用 微量元素 生命活力 火花 发病学说 催化作用 生命过程 复合物 
颈性眩晕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小结被引量:9
《社区医学杂志》2017年第9期80-83,共4页徐棒棒 
由于颈椎椎体及其周围组织引起的眩晕症状,称为颈性眩晕,是骨伤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也是脑病科、耳鼻喉科等多学科交叉的疾病,其在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上存在争议,本文就其做一综述。常见的发病学说包括:血管、神经因素、钩椎关节、关节...
关键词:颈性眩晕 发病学说 诊断 治疗 
子宫内膜浆液性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概念和诊断进展被引量:5
《中华病理学杂志》2012年第11期724-726,共3页张廷国 郑文新 
子宫内膜癌二元发病学说提出近30年[1],已被广泛接受,并对其临床处理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I型癌约占子宫内膜癌病例的70%一80%,II型癌发病率较低,仅占10%~15%。然而,Ⅱ型癌却是主要死亡因素。在Ⅱ型癌中,子宫内膜浆液性癌...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 癌前病变 浆液性癌 诊断 生物学标志物 发病学说 癌发病率 死亡因素 
“肾-神经轴平衡失调”高血压发病学说复苏有望:对“射频消融去肾交感神经”降压有效的思考被引量:1
《中华高血压杂志》2012年第8期701-703,共3页赵光胜 
1963年,笔者受命于上级科技领导,为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起草《高血压病发生、发展机制研究计划纲领》(《纲领》)。《纲领》如是说:“至于高血压机制研究概况,大体是这样:(1)从系统与器官而言,主要集中在神经、肾脏和血管3方面...
关键词:肾交感神经 平衡失调 高血压病 射频消融 发病学说 降压 复苏 系统器官 
《金匮要略》之外邪致病说被引量:2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4-6,共3页张世霞 邢宇红 吴晋英 李俊莲 赵瑞宝 
山西省卫生厅资助项目(200327)
任何疾病都是在致病因素作用下,患者机体所产生的某种病态反应。古代医家历来认为《伤寒论》所述疾病是因外感六淫而发,而《金匮要略》所载杂病则多由机体正气不足所致。然而杂病的病因十分复杂,并非仅仅包括内伤,外感六淫等邪气亦可导...
关键词:金匮要略 发病学说 外邪致病 
吴门医派温病学术思想及其创新
《中医文献杂志》2010年第4期30-30,共1页陈超 
吴门医派的温病学说形成以前,大多医家遵从《素问·热论》和仲最的六经学说。直至元末明初,昆山名医王履主张,治温应以清里热为主,其以寒治温的治疗观对温病学说的发萌具有启迪作用。明代吴又可创立了温邪感染途径为口鼻之说,较之...
关键词:温病学说 吴门医派 学术思想 六经学说 元末明初 感染途径 发病学说 治疗观 
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诊断及治疗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年第2期62-63,共2页张峰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雌激素依赖性疾病,发病复杂、较难诊断,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因此,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学说、诊断治疗方法的研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 发病学说 一般模式 诊断方法 治疗方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