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命令

作品数:35被引量:113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冯静李悦王燕刘建军李桂林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政法大学北京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武汉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环球法律评论》《比较法研究》《中国法律评论》《青年文学家》更多>>
相关基金: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义务及其道德内涵:对法律命令论的规范主义诠释被引量:1
《南大法学》2023年第6期59-74,共16页马斌 
国家社科基金“法律形式的一般理论及中国立法科学化启示”(18CFX003)的研究成果。
法律体系的内容构成是一般法理学的核心问题。主流观点至今认为,牛津学者哈特对法律命令论的致命一击使其成为全盘失败的理论方案,义务规则和授权规则二元并置的本体论构造成为不证自明的原理。尚未引起注意的是,哈特在依循描述社会学...
关键词:法律命令论 义务重心 授权规则 规范法理学 
谈奥斯丁的“法律命令说”——基于《法理学的范围》之解读
《品位·经典》2021年第3期64-66,共3页李思 
约翰·奥斯丁的《法理学的范围》这本书,内容丰富,分析独特深刻,全书贯穿了对“法”概念的实证分析,标志着分析法学派的诞生。本文从奥斯丁的学术流派和学术观点入手,根据对《法理学的范围》一书的阅读和理解,谈谈奥斯丁的“法律命令说...
关键词:法律命令说 要素 性质 《法理学的范围》 
基于奥斯丁的《法理学的范围》分析法律命令与恶法亦法
《今古文创》2020年第25期89-90,共2页邵政 
《法理学的范围》实质上系统性地阐述了约翰·奥迪定的分析法学与法律实证主义,其中也包含了杰里米·边沁的哲学基本原理。该书的研究价值并非拘泥于“法律命令说”与“恶法亦法论点”是否具备说服力,其重点在于引发人们辩证地看待法律...
关键词:法理学哲学思想 法律命令说 恶法亦法论点 法理学范围 
法律的演变与人类社会
《当代旅游(下旬刊)》2018年第9期00194-00194,共1页李嘉雯 
现阶段,我们可以就最流行的属于法学形而上学的问题进行讨论,这个问题即目前法律仅仅通过立法还是通过立法与“习惯法”共存的方式来不断成长,那么由立法提供的东西是否显得多余。如果能对法律的起源和成长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即把法...
关键词:社会习俗 法律命令 社会联合体 
从奥斯丁到德沃金:法律要素理论发展重述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年第5期64-65,90,共3页杨博 吴国邦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学生科技创新计划(项目编号:HEUCFS2016)
奥斯丁等早期分析法学家认为,法律实际是主权者的命令,但却因此面临着"强暴者困境"而无法圆融学说体系。哈特则将法律要素构成作了第一性规则与第二性规则的区分,通过"承认规则"的运作化解了"强暴者困境"的难题。德沃金则认为法律原则...
关键词:法律命令说 承认规则 法律原则 法律要素理论 
省察剑与天平关系的洛克林线索——读《剑与天平——法律与政治关系的省察》
《中国法律评论》2014年第4期197-208,共12页郑磊法 
剑为何挥舞、天平因何摇摆,是政治学与法学中的基本议题。而且,两者分形连气,探究其中一项议题,离不开熟知另一项的理路。直接以两者的关系为研究对象,是两项议题研究可直接共享的交叉性工作,也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基础性工作。以之为题...
关键词:法律命令说 政治 洛克 线索 天平 实验设备 省察 
浅析奥斯丁的“法律命令说”
《商》2014年第4期196-196,共1页林剑峰 
奥斯丁认为,法律是主权者的命令。他的这一法律定义引起新分析实证主义的频繁批判。本文通过简要介绍了奥斯丁的"法律是主权者的命令"这一学说,从社会背景、认识背景、知识背景、个人背景四个方面分析他这一学说的形成原因并试图从历史...
关键词:奥斯丁 法律 主权者 
论哈特对奥斯丁法律命令说的批判被引量:1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12-17,共6页蒋先福 王燕 
湖南省社科规划办重点研究项目"湖湘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构想及路径选择"(12ZDB080)
哈特对奥斯丁法律命令说的批判是新分析法学得以建立的前提。哈特的这个批判被视为旧分析法学成功转向的标志,体现在批判中对旧分析实证主义的理念的坚持,在方法论上也是如出一辙,只是在某一面向上完善了分析实证所应有的方法,如日常语...
关键词:形式逻辑 法律特征 哈特 命令说 
论奥斯丁之法律命令说
《知识经济》2013年第10期34-34,共1页袁林林 
针对"什么是法律?"这一命题,通过分析奥斯丁提出的法律命令说,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其命令说与法律之区别,重申法律之特点,进一步了解并领悟法律之本质。
关键词:法律命令说 法律概念 法律本质 
论问题意识视野下的哈特——读《法律的概念》
《现代商贸工业》2012年第22期159-160,共2页贾博妍 
"问题意识"作为一个哲学命题,是人们对现实存在问题的能动性、探索性和前瞻性的反应。在学术研究中,缺乏问题意识,常常会将问题研究扭曲为文字的转述。问题意识的关键在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如何抓住问题实质,选择恰当的...
关键词:问题意识 日常语言哲学 法律规则说 法律命令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