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至上

作品数:764被引量:1205H指数:1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李林陈金钊吴家麟李步云占美柏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政法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法制与社会(旬刊)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法律思维与法治思维之比较被引量:2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4年第25期3-4,共2页董敏 
法治思维和法律思维是两个相似却有区别的概念。法律思维是指利用法律基本概念、法律方法来对社会问题进行逻辑的、理性的分析的思维方式。法治思维是以限制权力的滥用为出发点,要求维持权力与权利之间的平衡,视权利为本位,以保障权利...
关键词:法治思维 法律思维 法律至上 权利本位 权力限制 
扩权强县的法理依据被引量:1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4年第6期145-146,共2页王红兵 
扩权强县主要是指,省、市在不同程度上通过授权、放权等形式,扩大县级经济管理、社会管理的权限。其实质乃是将权力重心下放,以便在基层实现各种公共职能。而扩权强县除了拥有相应的法律依据外,还有深层次的法理依据,这主要体现在从法...
关键词:扩权强县 法理 法的价值 法律至上 
社会管理法治化问题探析被引量:5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2年第13期157-159,共3页陈珺珺 
社会管理与法治具有共同的价值理念,两者也可以相互促进。社会管理法治落后于社会管理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立法、执法、司法、公众参与制度、法治文化等方面的滞后。必须通过饱和社会管理的法律规范总量、完善社会管理执法机制、有效...
关键词:社会管理 法治化 法律至上 
舆论与司法的冲突与平衡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1年第34期108-108,114,共2页张敏 
舆论在监督着司法活动依法进行的同时,也对司法独立原则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正确处理舆论和司法之间的冲突和平衡关系,是维护司法公信力及其权威性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舆论 司法独立 法律至上 公信力 
法与情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1年第2期6-7,共2页张卫 
法律至上是当代中国法制改革发展的指导精神之一。法不容情,法不留情也是对法律的公平正义性的体现。但是从法律的终极目的的实现和基层实践中,却可以发现,因为情的因素的适当渗入,往往可以提高法律的效率性。法与情不应该成为对立的矛...
关键词:中国特色 人情社会 法律至上 
司法改革的基本理念和原则初析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0年第34期151-153,共3页陈超清 
司法改革的基本理念和原则贯穿与司法改革的全过程,起着主导和支配作用,为我国的司法改革指明方向和路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我国司法改革应该坚持两个基本理念,本文对其确立的原因、具体内涵等问题进行了一定的论证。
关键词:司法改革 法律至上 以人为本 
浅论中国古代对法律的误读对现代中国法律信仰缺失的影响被引量:2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0年第24期287-287,共1页俞作志 宁谦 
当代中国社会缺乏法律信仰,这种状态的形成是历史的各方面因素交叉作用的结果。本文以中国古代对法律的误读为分析对象,就当代中国法律信仰缺失展开探讨,以期对当下的法治建设的思考提供有益线索和素材。
关键词:法律信仰 法律至上 法治建设 
法之难行之源——法律至上信仰之缺位被引量:2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0年第13期5-7,共3页韩颖梅 
法的运行离不开法的信仰,"法律至上"之缺位体现在我国立法、司法、执法及执行等各环节,我国虽然大量引进西方的先进制度并迎来了一个繁荣的立法时代——新的法律、法规、规章层出不穷,但法律仍难以很好地实行,法之难行已成为我国法治建...
关键词:法律制度 信仰 法律至上 
谈我国立法价值观的历史演变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0年第6期16-17,共2页侯志业 
新中国立法的开端始于寻求政权的合法性,不可避免地刻上了法律工具主义的烙印。反右斗争的扩大化使法律虚无主义弥漫中国大地,并在"文革"期间发展到极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走向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里程碑。改革开放初期,法律更多地呈现...
关键词:法律工具主义 法律虚无主义 法律至上 
浅析亚里士多德的法治理念及借鉴意义
《法制与社会(旬刊)》2009年第35期381-381,共1页吴夏青 
本文对亚里士多德的法治理念进行了阐述,指出了法治的两个要素,以期对我国的法治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法治 良法 法律至上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