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工具主义

作品数:114被引量:538H指数:1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张晋藩谢晖杨解君周永坤施晓东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法律素养的培育路径
《法学(汉斯)》2024年第2期869-873,共5页吴晨轩 
文章从法律意识、法律知识、法律实践三个方面入手,对当代公民的法律素养的现状和法律素养缺失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过程中,必须从培养法律意识、消除法律工具主义、提高立法质量等多方面加大力度,从而提升人们自...
关键词:法律素养 法律工具主义 法律意识 
习近平法治思想在法治浙江建设中的萌发与展现--以法治基本价值为中心的分析
《浙江学刊》2023年第4期16-25,共10页陈柳裕 刘昊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做出的建设“法治浙江”战略以及围绕该战略实施所做出的一系列创新性实践和原创性阐述,传承与发展了法治的工具性价值、权利保障价值和权力制约价值,构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特别是其“法治价值论”的萌发形成之源。
关键词:习近平法治思想 法治浙江 法治价值 法律工具主义 权利保护 权力制约监督 
变动中的图景:美国高等教育法治的演进逻辑与启示被引量:1
《高校教育管理》2021年第4期72-84,共13页姚荣 
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晨光计划”项目(19CG31)。
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美国学术界与法律界之间保持着相对疏离乃至隔绝的状态。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联邦政府和州政府更多地介入高等教育,学生、教职工以及外部人员对高等教育机构及其行政人员诉讼案件的持续增多,高等教育机构逐渐...
关键词:美国 高等教育法治 学术界 法律界 法律工具主义 反向趋势 
法治教育理念的认知偏差与教学改进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年第28期71-74,共4页王兰涛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中小学法治教育的主阵地,关乎中小学法治教育的成败。教师的法治教育理念决定着法治教育的方向和行为,进而直接影响学生对法治的信仰与尊崇。虽然课程名称由“思想品德”变更为“道德与法治”,但并不必然直接带来教师...
关键词:法律工具主义 法治教育 法治信仰 课程名称 认知偏差 道德与法治 教学改革 思想品德 
苏联学者对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两种理解考辨被引量:2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20年第2期66-73,共8页郝玥 李凯林 
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与中国法治建设的关系,在学术界有否定性意见,问题的产生与源自苏联并影响中国的两种理论解读相关。一个是帕舒卡尼斯囿于“商品交换法学”和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中法的消亡原理,而否认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法律虚无主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法学 法律虚无主义 法律工具主义 法治中国建设 
美国“航行自由行动”的法理根基与双重本质——兼论中国的因应之道被引量:3
《武大国际法评论》2020年第1期35-54,共20页郑实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南海地区安全合作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15JZD03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美国海军近期在南海地区的频繁活动再次引发了国际社会对"航行自由行动"的普遍关注。美国"航行自由行动"自提出伊始便奉行法律工具主义,强调以维护海洋自由原则为宗旨,并以海军实力为支撑,通过单边行动推行美国的一己之见而游离于《联...
关键词:航行自由行动 法律工具主义 全球法律主义 单边例外主义 大国政治 
治民之具抑或为民之具——《商君书》法律工具主义观批判
《南方论刊》2019年第12期61-63,72,共4页李前程 
《商君书》集中展现了商鞅的政治与军事思想。其政治构想以强力为根基、以法制为主体、以权势为支撑、以刑赏为手段、以农战为要务、以称王为终极目的。据此,法制成为富国强兵、兼并天下以最终实现君主个人理想这一目标的手段,其内容难...
关键词:《商君书》 法律工具主义 全面依法治国 
70年来中国行政法学总论的体系化及其改革被引量:4
《社会科学文摘》2019年第12期67-69,共3页宋华琳 
中国行政法学总论的体系化建构(一)探求行政管理法制化的早期行政法学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我国的理论家接受了以苏联最高检察总长维辛斯基为代表的严格实证主义法律观。这样的法律工具主义观将法律蜕变为实现特定社会目的的工具,而忽略...
关键词:法律工具主义 中国行政法学 检察总长 行政管理法制化 维辛斯基 体系化 实证主义 总论 
从万历十五年看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
《年轻人》2019年第33期43-43,共1页章桂韶 
文章借《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分析《万历十五年》中的政治现象,剖析原因,可以认为是文官集团通过控制礼法的解释权,从而掌握了国家的实际权力,最后发现我国社会中也存在类似的法律工具主义,并提出了树立全民法律意识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万历十五年》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 法律工具主义 
法律是承载一般价值的工具——兼评《法律工具主义:对法治的危害》被引量:1
《现代法治研究》2019年第2期120-129,共10页贺彤 
法律工具主义的正当性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非工具主义的虚假与滞后,迫使法律认识转向以现实利益为可靠标准的工具主义;二是美国独立和社会变革的现实需要,促使工具主义成为美国法律观念的主流。然而,工具主义造成了政治势力侵蚀实质法治...
关键词:法律工具主义 实质法治 一般价值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