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改革

作品数:406被引量:994H指数:1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公丕祥李林李步云李交发陆宇峰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法学家x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犯罪学与刑事法制改革:以英国为例被引量:1
《法学家》2012年第4期159-175,共17页伊恩.罗德 陈磊 牛帅帅 
过去30年英国的犯罪学发展具有两个明显特征:一个是"犯罪学"在多个维度的"膨胀";另一个是犯罪学"自治性"的增强。犯罪学在向自治学科转变的过程中既具有许多有益的方面,也存在诸多风险。它可能会丧失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容易...
关键词:犯罪学 自治性学科 知识用途 犯罪与政治 
公众参与和中国法治变革的动力模式被引量:72
《法学家》2008年第6期90-100,共11页王锡锌 
三十年法制改革的动力,从整体上看来自于自上而下的政府推动。在法制改革的初期阶段,这种政府主导、自上而下的动力模式有其现实合理性。但从法制变革,特别是行政法治改革语境看,自上而下动力模式在逻辑上和现实上也有明显的局限,存在...
关键词:法制改革 行政法治 公众参与 动力模式 
历史与现实:中国法制现代化及其意义被引量:19
《法学家》1997年第4期3-12,共10页公丕祥 夏锦文 
中国法制现代化是中国人在本国的历史条件下所进行的一场法律变革运动,有其特殊的历史运动轨迹,具有独特的发展道路。只有认真分析和考察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历史起点和主要阶段,努力揭示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的理论逻辑和时代意义,才能深刻...
关键词:中国法制现代化 现代化进程 现代化模式 法律文明 传统法制 价值取向 清末法制改革 历史起点 古代中国 法律变革 
东方三大文化圈的法律改革初探被引量:3
《法学家》1996年第3期42-47,共6页王云霞 
就"东方"这个宽泛的名词而言,文化而不是地域的含义更为重要。在东方传统文化中,伊斯兰文化、印度文化和儒家文化是三大支柱。这三大支柱虽不能完全涵盖东方文化,但如果失却其中任何一根支柱,便没有完整的"东方文化"可言。任何法律文化...
关键词:法律改革 传统法律文化 儒家文化 文化圈 东方文化 印度文化 法律现代化 西方法律文化 伊斯兰文化 法制改革 
论北魏孝文帝的法制改革被引量:2
《法学家》1994年第2期23-31,共9页邓奕琦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推动北朝法律儒家化进程的关键人物。他遵循汉魏以来礼法结合的法律发展趋势,显著改善了北魏法律胡汉杂揉、野蛮暴虐旧貌。他所进行的法制改革客观上有助于封建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有助于消除南北统一在政治法律、文...
关键词:法制改革 北魏孝文帝 北魏前期 礼法结合 刑罚观 魏书 民族融合 法律特权 文化心理 死刑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被引量:1
《法学家》1993年第1期8-11,共4页董安生 
党的十四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预示着我国社会即将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重大变革时期。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推动我国商品经济的市场化进程,从根本上改革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各种社会关系,这不仅将成为我国经济体...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商品经济 法制建设 市场经济法制 法律制度 法治经济 法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生产力 社会关系 
法制的历史渊源与阶级必然性——学习《中国法制史》的心得
《法律学习与研究》1987年第2期71-72,76,共3页顾洪善 
一、阶级的历史与法制的历史原始社会末期,中国出现了部落联盟,那时是黄帝在位,首领更替采用民主推选的'禅让制'。'禅让制'和传说中的'划地为牢'或可视为法制的朦胧阶段。由于生产力进一步提高,特别是青铜器使用和工具的改进,人类的劳...
关键词:中国法制史 部落联盟 精神文明建设 奴隶制国家 法制改革 原始社会末期 法制体系 法制建设 封建统治者 现代法制 
中国法制史第五、六、七、八讲辅导
《学员之家(法律版)》1986年第3期25-29,共5页曾宪义 
《中国法制史》第五、六、七、八讲,是中国近代和中华民国法制史的内容。拟分为四个问题讲授,即:一、中国近代和中华民国法制史的基本脉络;二、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法律制度;三、中国近代农民政权的法律制度;四、中国近代资产阶级...
关键词:中国法制史 近代资产阶级 半殖民地半封建 法制改革 北洋政府 《大清律例》 解释例 大清新刑律 特种刑事案件 诸法合体 
清末的法律改革家—沈家本被引量:1
《法学家》1986年第Z1期92-93,共2页沈致和 
沈家本,中国近代第一个系统地倡导资产阶级法律思想的进步法学家,生于鸦片战争爆发的1840年,卒于1913年,字子惇,别号寄簃,浙江归安(今吴兴)人。他'少读书,好深谌之思'。光绪九年(1883)43岁时中进士,留在刑部补官,从此专攻法学。光绪二...
关键词:修订法律馆 修律 法律改革 宣统元年 光绪二十八年 光绪九年 法制改革 大清现行刑律 中国法律发达史 历代刑法考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