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预备行为

作品数:37被引量:151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朱道华刘炯储槐植郭健王志祥更多>>
相关机构: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南政法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人民法治》《法学杂志》《河南警察学院学报》《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广东省高校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法学研究x
条 记 录,以下是1-3
视图:
排序:
我国刑法中犯罪概念的定量因素被引量:64
《法学研究》1988年第2期26-31,共6页储槐植 
一、我国刑法中犯罪概念的科学表述在学术上给犯罪下定义时,把我国刑法第10条但书——'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和刑法分则具体罪状的数量因素概括进去,才能准确体现立法原义。据此,我国刑法中犯罪的科学概念应当是:犯罪是...
关键词:犯罪概念 定量因素 社会危害性 应受刑罚处罚性 刑事违法性 犯罪预备行为 社会危害程度 犯罪构成 定量要求 投机倒把罪 
犯罪预备行为是具备完整的犯罪构成的行为被引量:3
《法学研究》1987年第4期34-37,共4页钱毅 
我国刑法第19条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根据这一规定,犯罪预备行为具有犯罪的社会危害性,这一点在刑法学界没有多大争议。但是,犯罪预备行为是否...
关键词:主观方面 犯罪构成 犯罪客体 既遂犯 刑法 构成要件 制造犯罪条件 
对“故意犯罪阶段”的再认识被引量:1
《法学研究》1984年第5期27-30,共4页徐逸仁 
故意犯罪,有没有一个发展阶段?回答是肯定的。故意犯罪通常表现为两种情形:一种是突发性故意犯罪。即行为人突然决意实施犯罪。从形成犯罪决意到实施犯罪行为,产生犯罪结果,只用很短暂的时间,有时仅在转瞬之间。这种突发性的故意犯罪是...
关键词:故意犯罪阶段 刑事责任 刑事法律责任 犯罪预备行为 免除处罚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