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利益

作品数:803被引量:312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陈柏峰张弘雷继平汪文涛杨小君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河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立项课题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民主与法制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茅台“内鬼”鲸吞三千万
《民主与法制》2021年第13期51-53,共3页青剑 
2019年以来,贵州省茅台酒厂(集团)相继有多名高管因受贿罪被移送司法机关。该集团原总经理助理、茅台保健酒业公司总经理张城就是其中一位,他在短短十年时间,通过把持基酒供应,捞取非法利益共计3418万余元,成为被集团员工唾弃的“内鬼”。
关键词:茅台酒厂 酒业公司 非法利益 集团员工 三千万 高管 
涉黑涉恶的撑“伞”局长
《民主与法制》2021年第3期40-42,共3页永剑 
原任广东省肇庆市公安局端州分局局长的李少锋,利用职务之便,充当黄赌毒产业的保护伞,并为当地黑恶势力牟取非法利益“保驾护航”。与此同时,他也向被保护者张开了血盆大口,收受贿略500多万元。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成为涉黑涉恶的腐...
关键词:终审判决 非法利益 黑恶势力 广东省肇庆市 受贿罪 保护伞 保护者 专项斗争 
热点案例:“地方特色”如何引领民事检察监督?
《民主与法制》2020年第22期33-37,共5页罗书平 
2020年5月25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在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工作报告中,在“努力做强民事检察”部分介绍了这样一起典型案例。浙江绍兴检察机关发现一当事人频繁起诉,同一法院为此作出生效裁判50件。而涉案的借条中出借人姓...
关键词:非法利益 民事检察 检察机关 支付凭证 浙江绍兴 生效裁判 借条 出借人 
“涉盗电话优号”能善意取得吗?
《民主与法制》2019年第41期50-51,共2页陈朝阳 
不知情买家购买“涉盗优号”无法交易2015年7月2日,福建省厦门市公安局思明分局接到厦门电信公司报案,厦门电信公司表示于2015年4月至6月间,包括号码7208888在内的27个固定电话优号被陈某等人通过私自更改号码的方式获取并取得非法利益。
关键词:非法利益 福建省厦门市 固定电话 善意取得 电信公司 不知情 买家 号码 
团队计酬式商业模式,是犯罪化还是规范化?被引量:1
《民主与法制》2017年第43期57-59,共3页印波 
传销的公众解读 李文星案、张超案将全国老百姓(尤其是大学生群体)纳入到对传销的声讨中。根据《禁止传销条例》第二条的规定,传销是指组织者或者经营者发展人员,通过对被发展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发展的人员数量或者销售业绩为依...
关键词:《禁止传销条例》 商业模式 犯罪化 计酬 大学生群体 销售业绩 人员数量 非法利益 
丈夫设局杀妻骗保 天价保险金可否拒赔?
《民主与法制》2017年第26期52-54,共3页田野 丛林 
因犯罪谋取的利益,属于非法利益,不受法律保护。杀人骗保,是严重犯罪行为,因骗保而购买的保险,以社会大众普遍认知能力,就不应获得赔偿。然而,一起丈夫设局闪婚买凶杀妻骗保案件中,丈夫被判处极刑后,死者的其他近亲属却向保险...
关键词:骗保案件 保险金 丈夫 天价 拒赔 非法利益 犯罪行为 法律保护 
让虚假诉讼者付出沉重代价
《民主与法制》2016年第20期8-8,共1页崔性平 
贵刊2016年第9期刊发的《揭秘“全国虚假诉讼第一案”》,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在受理特莱维公司与欧宝公司借贷纠纷案后,将此案定性为虚假诉讼案,对两个公司各处罚款50万元。此案为推动国家法制化进程传递了正能量。虚假诉讼的本质...
关键词:诉讼案 欧宝公司 最高人民法院 合法权益 法制化进程 巡回法庭 非法利益 诚信原则 
《江西鸿源案背后》系列报道之二 建立在鸿源涉税案基础之上的刑案
《民主与法制》2016年第10期24-25,共2页侯兆晓 
鸿源公司的代理律师将税案和刑案的逻辑关系作如下解释——税案为石,刑案为井,落井下石,摧毁鸿源,将谋取的巨额非法利益合法化。
关键词:系列报道 税案 江西 逻辑关系 代理律师 非法利益 合法化 
当前诉讼欺诈频发的原因与对策
《民主与法制》2013年第26期67-67,共1页胡伍根 宋满潮 
近年来,由于社会诚信缺失,一些当事人利用法律上的某些漏洞,采取恶意串通、伪造证据、虚构事实等手段,进行诉讼欺诈现象呈多发趋势,法院的权威沦为了谋取不当利益甚至是非法利益的“工具”,不仅给经济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带来巨大...
关键词:诉讼欺诈 原因 频发 社会秩序 诚信缺失 伪造证据 非法利益 不当利益 
分公司经理能构成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吗?
《民主与法制》2011年第4期68-68,共1页
陆某担任某国有公司下属分公司经理,但该分公司没有在当地工商机关备案,不具有法人资格。其间,陆某利用职务便利,通过其本人开设的私营企业,经营与所在分公司同类的营业项目,获取非法利益千余万元。请问,陆某能构成非法经营同类...
关键词: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 分公司经理 国有公司 工商机关 法人资格 职务便利 私营企业 非法利益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