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合辐散

作品数:28被引量:173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李英卢萍傅云飞段玮陈静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热带气象学报》《暴雨灾害》《地球物理学报》《干旱气象》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2020年延安一次暴雪天气过程成因分析
《农业灾害研究》2024年第3期159-162,共4页王文波 杨丽 宁欣婷 张小龙 薛丹妮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延安多普勒天气雷达和NCEP的FNL逐6 h再分析资料,对2020年11月20—21日发生在延安市中北部的暴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空槽前西南暖湿气流、700 hPa低空急流和切变线为降雪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和辐合抬升,...
关键词:暴雪 低空急流 双辐合辐散 
季风转换期印度洋经向热输运的年际变异及其机理被引量:2
《海洋学报》2021年第12期26-37,共12页邢会斌 陈昇 徐康 王卫强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20060502);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人才专项(2020340);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南海新星项目(NHXX2018WL0201);中国科学院南海生态环境工程创新研究院自主部署项目(ISEE2018PY06);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ZDRW-XH-2019-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076020,41776023);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人才团队引进重大专项(GML2019ZD0306);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自主研究项目(LTOZZ2101)。
本文采用SODA3.4.2再分析数据和POP2海洋模式研究了季风转换期间(春季和秋季)热带印度洋经向热输运异常(Meridional Heat Transport Anomaly,MHTA)的年际变异特征。春季MHTA存在两个主要模态,即一致模态和辐合辐散模态:一致模态表现为...
关键词:季风转换期 经向热输运 一致模态 辐合辐散模态 年际变率 印度洋偶极子 
北欧海大气低空辐合辐散的东西振荡模态及其相应的大气遥相关异常环流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年第4期1-12,共12页张书萌 黄菲 
国家重点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9YFA06070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75024,41906194,41575067)资助。
北欧海作为连接北冰洋和北大西洋的重要海域,其由热效应产生的辐合场值得关注。本文利用NECP/NCAR的速度势函数(Velocity Potential,VP)数据表征北欧海辐合辐散场,发现在秋冬季北欧海上空大气低层存在一个独立的辐合区域。经验正交函数...
关键词:北欧海 低空辐合 速度势 北大西洋涛动 欧亚遥相关波列 
2019年韶关“5·18”局地特大暴雨极端性成因分析被引量:14
《热带气象学报》2021年第1期49-60,共12页汪海恒 张曙 伍志方 陈浩伟 庞菁菁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课题(2018YFC1507501);广东省科技厅项目(2017B020244002);广东省短临监测预警技术创新团队项目共同资助。
2019年5月18日,广东省韶关市出现了局地特大暴雨,刷新了韶关有气象记录以来的雨量记录。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区域气象自动站观测资料、韶关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以及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本次过程进行详细分析,探讨本次过程发...
关键词:特大暴雨 爬坡抬升 风速辐合辐散区 中气旋 触发机制 
慈溪地区罕见暴雨过程分析——以2018年9月17日为例
《农业与技术》2020年第12期112-115,共4页范凯锋 茅吉锋 李盈盈 秦奔奔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物理量场以及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8年9月17日慈溪地区的暴雨过程进行了多尺度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由台风倒槽、副高环流、850hPa暖切和地面弱冷空气共同作用造成。其中,充足的水汽条件、高低空强烈的辐合辐...
关键词:水汽条件 辐合辐散 中尺度 辐合线 冷平流 
2017年7月6-9日九江市柴桑区晴空连续大风成因分析
《江西科学》2019年第6期930-934,共5页何灵芬 徐韬 
对2017年7月6-9日柴桑区地面大风的影响机制进行了综合分析,主要结论有:此次晴空连续偏南大风的原因是6-9日夜间柴桑区高空和近地层出现强辐散,中层辐合,小尺度气压扰动,低空出现西南急流的脉动,动量下传,同时柴桑区的特殊地形,东倚庐山...
关键词:西南大风 特殊地形 狭管效应 辐合辐散 小尺度扰动 
2014年4月20—21日门源暴雪过程分析
《青海气象》2019年第4期27-31,共5页甄国赟 周义昌 黄桂玲 
利用常规观测和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4年4月20—21日青海东北部一次暴雪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特征和物理量配置,结果表明:500hPa中高纬度呈两槽一脊的形势,贝加尔湖西侧脊向东发展,环流经向度加大,东北—西南向的西西伯利亚(蒙古)低槽在...
关键词:暴雪 短波槽 辐合辐散 假相当位温 水汽通量 
赤道印度洋上层环流辐合辐散的年际变异成因分析被引量:2
《海洋与湖沼》2019年第4期765-776,共12页陈瑞莹 何卓琪 王卫强 高郭平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2016YFC1401401号;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20060502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731173号,41676013号,41506003号,41521005号,41776023号;热带海洋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项目,LTOZZ1802号,LTOZZ1702号
印度洋上层海气相互作用对印度洋和太平洋气候系统有重要影响。目前针对印度洋气候态环流特征已有较为全面的研究,但针对印度洋环流的年际变化及其季节性差异的特征分析和具体作用机制,仍缺乏深入的研究。本文利用1979-2007年Simple Oce...
关键词:赤道印度洋 辐合辐散异常 海气相互作用 印度洋-太平洋热力强迫 
2015年7月中旬京津冀持续性夜间雷雨天气成因初步分析被引量:2
《大气科学》2017年第6期1284-1299,共16页王小晴 周玉淑 平凡 蔡军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14CB4414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75054;41661144024;41275065;41475097~~
2015年7月15日00:00至20日00:00(协调世界时,下同)期间,京津冀地区每天傍晚均有明显雷阵雨天气过程发生,持续约一周时间。天气形势分析发现:虽然都是傍晚到夜间出现雷雨天气,但15~17日的雷雨过程,500 h Pa主要表现为两槽一脊天气形势,...
关键词:京津冀地区 雷雨天气 水汽 辐合辐散 
两次罕见强降雪天气过程的物理量场对比分析
《科技风》2017年第22期97-98,共2页王宇亮 李红梅 靳英燕 高洁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2.5°×2.5°),对比分析了陕西地区2006年1月3-5日和2009年11月10-12日发生的罕见暴雪天气过程的物理量场特征。结果表明:冷性阶梯槽及西南涡加深是主要天气形势,后部西北路冷空气的补充加强...
关键词:强降雪 诊断分析 双辐合辐散 物理量对比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