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致冷器

作品数:7被引量:10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相关作者:张玉林杨春江陈桂林栾炳辉安东梁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郑州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仪器仪表学报》《国际太空》《Aerospace China》《低温工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FY-2C星多通道扫描辐射计及其在轨运行被引量:9
《上海航天》2005年第B12期21-27,71,共8页陈桂林 栾炳辉 
介绍了风云二号(FY-2)C静止气象卫星多通道扫描辐射计的性能、组成和工作原理,以及为适应将3通道改为5通道而完成的5通道焦平面、光学系统、结构、电子学、红外探测器、辐射致冷器、光学薄膜和第二扫描结构等主要设计改进。卫星的在轨...
关键词:风云二号气象卫星 5通道扫描辐射计 中波红外通道 辐射致冷器 技术改进 图像特性 
FY-2C星辐射致冷器太阳屏研制被引量:1
《上海航天》2005年第B12期28-30,41,共4页张玉林 杨春江 安东梁 王梅英 
在风云二号(FY-2)01批气象卫星的基础上,为提高辐射致冷器(以下简称辐冷器)的性能,对C星辐冷器太阳屏进行了改进。根据太阳屏保护膜厚度和翻边白漆等表面特性对辐冷器性能的影响,通过控制保护膜厚度和改用耐紫外光的KS-Z无机漆等以改善...
关键词:风云二号气象卫星 辐射致冷器 太阳屏 保护膜 制冷量 
“风云”1号C极轨气象卫星的进展(下)被引量:1
《Aerospace China》2001年第9期18-22,共5页孟执中 
四、我国极轨气象卫星的进展及其技术特点FY-1卫星已走过20多年的历程,其投资少,发射数量也少。但卫星技术起点高,总体设计方案采用先进技术,发展与国外兼容体制,能与国外气象卫星组成统一的观测网,向世界各地发送气象资料,并为其所接收...
关键词:极轨气象卫星 卫星技术 气象资料 应用卫星 折叠式太阳电池阵 三轴稳定 遥感仪器 红外扫描辐射计 辐射致冷器 连续稳定运行 
静止卫星辐射致冷器温度测量和控制
《低温工程》1999年第4期193-196,共4页张玉林 
对静止轨道上辐射致冷器第二级温度测量和控制, 从系统设计及应用结果, 分别做了介绍。着重对温度测量、两点温控和致冷量做了探讨。对于保证航天遥感仪器上红外传感器低温稳定工作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辐射致冷器 温度测量 温度控制 气象卫星 
辐射致冷器红外通道在轨性能的研究
《低温与特气》1994年第4期23-26,共4页董德平 王维扬 翁建茂 
通过对风云一号气象卫星辐射致冷器红外通道遥测数据的分析,红外通道信号衰减符合指数规律.衰减系数与辐冷器内部材料放气率有关,并随时间衰减.分析了辐冷器内部材料放气特性及与红外通道信号衰减之间的关系,理论分析与卫星遥测数...
关键词:制冷器 红外通道 信号衰减 辐射致冷器 
静止轨道地球观测卫星
《国际太空》1993年第7期22-23,共2页司马文 
目前提出的地球观测系统(EOS)由太阳同步轨道卫星(极地轨道平台)和低倾角轨道卫星(地球探测器)组成。地球观测系统将大大丰富我们关于地球系统的科学知识。静止轨道观测台(GEO)则是另一类重要的地球观测系统,有着近地轨道观测卫星所没...
关键词:地球观测卫星 静止轨道 地球观测系统 近地轨道 地球系统 三轴稳定 观测网 敏感器 辐射致冷器 大气水 
“FLW”型辐射致冷器热力设计
《仪器仪表学报》1984年第2期146-152,共7页金敏达 
本文介绍按卫星工作条件及致冷器在卫星中安装位置而采用“W”形状被动式两级辐射致冷器进行热力设计。通过热力分析计算选择合理的几何设计尺寸及合适材料、工艺参数;并实际应用于“FLW-1”型设计。
关键词:热力设计 发射率 辐射体 卫星 帽沿 FLW 致冷器 镜面反射 小面元 成象技术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