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权

作品数:3189被引量:5530H指数:2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阮世勤于坤张丽毛艳华李慧英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电影文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反抗、缺席、救赎与认同:论现实主义电影中父权的形象书写
《电影文学》2024年第14期47-52,共6页刘泽溪 宋扬 
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国家治理现代化视角下舆论生态研究”(项目编号:22FD860019)。
追溯中国现实主义电影中家庭场域内父亲的书写,“父亲”角色的媒介形象建构发生历时变迁。受早期革命话语主导,父亲多以封建家庭伦理秩序的守旧者沦为被批判、改造的对象,或是将父爱情感投射于革命斗争与生产建设中升格为召唤革命到来...
关键词:家庭场域 父亲形象 媒介建构 家庭道德伦理 
《阿凡达》系列电影:生态女性主义的悖论式表达被引量:1
《电影文学》2024年第11期133-136,共4页孟丽花 杨睿奕 
2020年度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文化自信视阈下的性别叙事研究”(项目编号:2020Z12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生态女性主义主张将生态议题和性别议题并置,探寻解决性别歧视、自然歧视、种族歧视等同源性问题的共同路径,是对传统女性主义进行生态重构的结果。《阿凡达》系列影片建构了人在大地之上诗意栖居的生态乌托邦,揭橥人类中心主义这一传...
关键词:《阿凡达》 生态女性主义 父权制 他者 悖论 
以父之名:近年来中国电影的父职自塑法被引量:1
《电影文学》2024年第10期65-70,共6页乔慧 
202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华文明精神标识的艺术呈现与传播研究”(项目编号:23ZD02)的阶段性成果;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21世纪中国电影价值观研究”(项目编号:21FYSB006)的阶段性成果。
近年来中国电影在描写父辈形象和父子关系时的态度告别秋肃再迎春温,从“弑父”转向了“父的归来”。新型父子关系的产生,重点依赖于“父”的形象和职能的变化,如在“妻与妻族的缺席”“幼子失恃”“弑杀代父”“后继有人”等先在设定...
关键词:父职 父权 家庭伦理 父子关系 电影伦理 
红装还是武装?——《花木兰》的文化原型要素、父权制规训与性别寓言悖论
《电影文学》2023年第21期138-141,共4页袁道武 
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项目编号:M23JC087)。
在一个全球政治极化的语境中,世界范围内的电影创作越来越向阶级、种族、性别等话语靠拢。美国作为这次全球政治转向风暴的中心,其电影工业的代表好莱坞往往充当着左翼话语急先锋的角色,《花木兰》的出现正是性别议题在当下文化语境之...
关键词:《花木兰》 原型要素 父权制 性别寓言 
《芭比》:女性主义商业电影全新尝试被引量:1
《电影文学》2023年第21期160-163,共4页邓歆玥 
真人电影《芭比》深入探讨了女性主义议题,呈现了女性在社会中所面临的性别身份焦虑和社会角色困境。此外,它颠覆了传统商业喜剧电影模式,通过一系列多元有趣的角色,幽默睿智的对白,以及独具创意且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引发观众对此类社...
关键词:《芭比》 商业电影 喜剧电影 女性主义 父权制 
以“父”之名——论吴天明电影中父亲形象的能指作用被引量:1
《电影文学》2021年第4期83-85,共3页杨欣 
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电影导演吴天明研究”(项目编号:2019K027);西安市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吴天明导演创作研究”(项目编号:WL71);西北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吴天明导演艺术研究”(项目编号:363042005061)。
在中国的传统伦理观念中,“父亲”长期以来都是权威、规范、理性的代名词。文艺作品中的父亲形象大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守门人,是民族精神与权力体系的典型代表。吴天明在电影作品中塑造了诸多的父亲形象,在这些典型人物的背后蕴藏着民...
关键词:吴天明电影 “父亲”形象 父权 家庭伦理 
《寄生虫》:父权的消解与重构
《电影文学》2020年第19期126-128,共3页荆营营 卞祥彬 
2019年度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新时期华语电影中徽州形象的空间建构与传播策略研究”(项目编号:AHSKQ2019D091)阶段性研究成果。
《寄生虫》以冷峻的凝视看穿韩国阶级社会的权力关系,借助电影中三位父亲同具身体消失的命运指向,形构不同阶层父权主体性消解的潜喻。本文通过对电影中父亲身份的去势与消解,讨论强调“他异性”、男性权力关系下的女性性别景观以及自...
关键词:父权 他异性 主体性 《寄生虫》 
《少年的你》:“父”的缺席与归位被引量:1
《电影文学》2020年第5期94-96,共3页周璐华 
《少年的你》让人们看到,在“父”角色的种种缺位下,青少年丧失安全感、爱与归属感,其自我实现之路障碍重重,社会的完善与进步也受到影响。而陈念最终以法制之“父”取代暴力之“父”,则是电影为力图自救,走向光明者指出的一个方向。应...
关键词:《少年的你》 父权 缺席 归位 
《黑处有什么》:一场压抑的成长教育
《电影文学》2019年第21期97-100,共4页宫春洁 任芮昕 
王一淳的《黑处有什么》以独特的女性视角诠释了一场压抑的成长教育,从少女曲靖的成长琐事折射出20世纪90年代的青春历程和僵化体制。作为青春题材影片,《黑处有什么》不算非常出众,但作为其导演的处女作,已经称得上是完整而深刻。本文...
关键词:《黑处有什么》 成长教育 压抑 父权 青春 
父权的式微与放逐——论是枝裕和家庭母题电影中的父亲形象被引量:1
《电影文学》2019年第6期56-59,共4页崔国琪 
是枝裕和以其电影中对家庭与社会的深刻思索,被西方影评界誉为新日本电影新浪潮中"思想最为严肃的导演",而其最擅长的电影母题,无疑是"家庭"。在是枝裕和执导的12部剧情长片中,有7部聚焦于家庭。本文以电影文本入手,分析是枝裕和电影中...
关键词:是枝裕和 家庭母题 父亲形象 父权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