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煤带

作品数:38被引量:83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陈钟惠武法东李五忠董大啸郭少斌更多>>
相关机构:黑龙江省煤田地质一○八勘探队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长春地质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地球科学进展》《煤炭科学技术》《四川地质学报》《中国煤炭地质》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北杨庄井田富煤带的地震相特征及其沉积规律研究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2021年第5期45-45,47,共2页梁英 
随着北阳庄井田的勘探、开采的逐渐深入,揭露出的实际地质现象或煤层赋存特征与原地质、地震解释成果存在一定的差异,究其原因,既有构造解释误判,亦有沉积或富煤理念认识上的偏差,本着科研服务于实际的准则,从实际出发,更新理念,运用地...
关键词:地震相特征 沉积规律 北杨庄 井田 研究 
盆地构造样式与构造沉降的控煤规律研究
《煤炭与化工》2020年第8期45-47,共3页宋洪柱 
本文研究了不同构造样式和构造沉降对聚煤的控制作用。研究发现,含煤地层与煤层累积厚度彼此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盆地(凹陷)构造沉降与煤层发育主要表现为3种相关关系,并以琼东南盆地崖南凹陷西部缓坡、鄂尔多斯盆地黄陇侏罗纪煤...
关键词:控煤规律 构造样式 构造沉降 富煤带 
织纳煤炭矿区晚二叠世富煤带分布及形成条件被引量:2
《煤炭技术》2017年第7期131-133,共3页文德修 徐大杰 于广超 曹细如 
通过对研究区内勘探工作取得的大量基础性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发现研究区上二叠统含煤岩系从西到东,煤层总厚、含煤层数、可采总厚、可采层数均有逐渐减少的特点,其中左鸠戛-鸡场一带为富煤带;因受垭都-紫云大断裂带影响,富煤带以长条状...
关键词:织纳矿区 富煤带 形成条件 
利用三维地震河床相对聚煤环境及富煤带发育特征推演
《煤炭与化工》2015年第5期42-43,46,共3页丁华 王茜 刘丕哲 
在察哈素勘探区的三维地震数据体的解释中,通过对2-2上煤层河流冲刷无煤带相的认识和圈定,并根据河流冲刷无煤带相在空间上的分布特点,推测了聚煤期的冲刷河流水流方向,并进一步判定了区域内盆地沉积或沉积物源的补给方向;对照着依据三...
关键词:三维地震数据体 反演数据体 河流冲刷无煤带相 物源补给方向 富煤带分布 
浅谈鸡西盆地穆棱组煤层聚煤规律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年第11期149-,共1页顾国荣 
本文通过对鸡西盆地穆棱组煤层在走向、倾向上可采煤层变化的特征,以及及富煤带、聚煤中心的分布情况的分析,简述了鸡西盆地穆棱组煤层聚煤规律。鸡西盆地穆棱组煤层层位发育比较稳定,但是在可采煤层厚度上则变化较大,延走向和倾斜方向...
关键词:鸡西盆地 煤层厚度 聚煤中心 富煤带 聚煤规律 
石柱县七曜山吴家坪煤系沉积特征及聚煤规律
《科技与创新》2015年第4期116-117,共2页王良文 
在全面收集和分析以往地质资料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应用七曜山吴家坪煤系的分析方法与原理,结合地质学、沉积学、岩石学及层序底层学等理论对吴家坪煤系含煤类型的岩石类型、岩性特征及沉积构造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对该区域进行沉积体...
关键词:岩性特征 沉积构造 富煤带 聚煤规律 
古叙矿区两河矿段富煤带变迁及煤层厚度变化因素
《四川地质学报》2014年第2期212-214,共3页先永平 戴修福 
晚二叠系龙潭组是川南主要含煤地层,其富煤带的形成、展布方向及排列上展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并受古构造、古地理等因数的影响。通过相邻矿段、井田的资源量丰度对比,分析了富煤带的变迁规律,分析矿段主要煤层厚度变化因素。
关键词:富煤带 资源量丰度 变迁 两河矿区 
浅谈广西百色煤田的聚煤规律
《江西煤炭科技》2012年第1期74-76,共3页莫少将 柏明胜 
通过对广西百色煤田的含煤性、聚煤条件及聚煤作用的论述,总结出广西百色煤田的聚煤规律,为广西百色的煤炭开采提供技术指导。
关键词:聚煤作用 富煤带 控制因素 
湖北省中、晚二叠世煤系沉积期地质构造特征及其控煤作用被引量:7
《中国煤炭地质》2011年第8期60-62,81,共4页徐立中 胡起生 张文胜 梅萍芳 
国土资源大调查(1212010633901);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09-002)项目共同资助
湖北省中、晚二叠世煤系沉积期的古构造格架是"两隆夹一坳",北部为北西向秦淮巨型隆起、南部为东西向江南巨型隆起,两隆起之间为近东西向的大型波状坳陷盆地—湖北坳陷,该聚煤盆地的形成及总体展布受南北两个巨型隆起带控制,在中、晚二...
关键词:含煤岩系 富煤带 隆起带 坳陷带 聚煤盆地 
浅谈鸡西盆地穆棱组富煤带及聚煤中心分布特征
《应用能源技术》2011年第4期11-13,共3页于洪友 
通过分析穆棱组在走向、倾向上可采煤层变化特征及富煤带、聚煤中心的分布特征,阐述鸡西盆地穆棱组聚煤规律。可采煤层延盆地周边发育,向深部有变薄的趋势。聚煤强度自西向东呈波状起伏的渐衰式发育,富煤带主要在西、南部。
关键词:煤层层数 煤层厚度 聚煤中心 富煤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