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产生细胞

作品数:12被引量:7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邢利和王福生王慧芬朱传琳刘敬超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解放军第三0二医院解放军第302医院军医进修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中国艾滋病性病》《河南医学研究》《传染病信息》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HIV-1感染者外周血Ⅰ型干扰素产生细胞水平变化的研究被引量:1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1年第2期15-18,共4页刘真 洪坤学 高占 贾明明 胡新韬 赵全壁 阮玉华 邵一鸣 
"十一五"重大传染病防治研究项目(2008ZX10001-010);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课题(2008SKLID101)
目的探讨我国HIV感染者外周血Ⅰ型干扰素产生细胞(IPC)水平及其与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以全血染色、全白细胞设门对92例HIV-1感染者和59例健康对照进行IPC水平的测定,并分析外周血IPC变化与CD4+T细胞计数和HIV血浆病毒载...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干扰素Ⅰ型 病毒载量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在炎症性皮肤病中的作用
《河南医学研究》2011年第4期484-487,共4页陈静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pDC)是最近发现的树突状细胞的一个亚类,有类浆细胞形态,作为CD123+被识别[1],也被称为天然的I型干扰素产生细胞,是最有潜力的I型IFN(IFN-a/β)产生细胞,在对病毒等微生物的反应中...
关键词: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 炎症性皮肤病 干扰素产生细胞 浆细胞形态 IFN-A CELL 微生物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吉林医学》2008年第3期256-258,共3页申恩华 刘元元 
关键词: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 自身免疫性疾病 干扰素产生细胞 免疫功能 
干扰素产生细胞及其在HIV感染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中国艾滋病性病》2004年第5期393-395,共3页唐海丽 洪坤学 邵一鸣 
关键词:HIV感染 作用研究 干扰素产生细胞 IPC 细胞因子分泌 相关研究进展 浆细胞 艾滋病病毒 树突细胞 获得性免疫 
干扰素产生细胞(IPC)与肝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产生γ-干扰素的外周血记忆型CD8(+)T细胞水平升高
《传染病网络动态》2003年第3期15-16,共2页李冰 
关键词:IPC 慢性丙型肝炎 Γ-干扰素 外周血 记忆型CD8(+)T细胞 
干扰素产生细胞(IPC)与肝炎:肝源性HCV-特异性CD4(+)T细胞可识别多种HCV抗原决定蔟并产生γ-干扰素
《传染病网络动态》2003年第3期16-16,共1页李冰 
关键词:肝源性HCV-特异性CD4(+)T细胞 HCV抗原 Γ-干扰素 丙型肝炎 外周血 IPC 
干扰素产生细胞(IPC)与肝炎:慢性HCV感染时外周血产生γ-干扰素的CD4+T细胞增加
《传染病网络动态》2003年第3期16-17,共2页李冰 
关键词:IPC 慢性HCV感染 外周血 Γ-干扰素 CD4+T细胞 丙型肝炎 
干扰素产生细胞(IPC)与肝炎:干扰素治疗中IL-12对慢性HBV感染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产生IL-10和γ-干扰素的作用
《传染病网络动态》2003年第3期17-17,共1页李冰 
关键词:IPC 干扰素 治疗 IL-12 慢性HBV感染 外周血 单核细胞 IL-10 Γ-干扰素 乙型肝炎 
干扰素产生细胞(IPC)与肝炎:ELISPOT法对患与未患肝硬化病人产生HCV-蛋白特异性γ-干扰素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分析
《传染病网络动态》2003年第3期17-17,共1页李冰 
关键词:IPC ELISPOT法 肝硬化 HCV-蛋白特异性 Γ-干扰素 外周血 淋巴细胞 丙型肝炎 
一种新的免疫活性细胞(IPCs)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检测被引量:1
《传染病信息》2002年第3期129-131,共3页邢利和 王福生 刘敬超 朱传琳 王慧芬 
[摘要] 目的 近年来研究发现了一种在人的外周血中专职产生α/β干扰素的免疫活性细胞,即'干扰素产生细胞(IPCs).IPCs在外周血中产生干扰素的量是其他产生干扰素细胞的200~1 000倍.因此可以说IPCs是体内IFN的专职产生细胞.
关键词:免疫活性细胞 慢性乙型肝炎 检测 干扰素产生细胞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