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额储蓄

作品数:15被引量:8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相关作者:王健贾智莲牛兰春苏敏更多>>
相关机构:国家行政学院内蒙古财经学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泰安市委党校更多>>
相关期刊:《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河北金融》《决策探索》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全球经济从哪里找到足够的持续性的需求?
《经济管理文摘》2009年第11期60-61,共2页
“在纽约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畅谈世界经济现状与问题。” “所有人都在今天忙着还债,使得这场灾难越陷越深,而虽然中国等国拥有高额储蓄,但全球经济尚不知从哪里找到足够多的需求来支撑复苏。”
关键词:全球经济 持续性 诺贝尔经济学奖 记者招待会 经济现状 高额储蓄 所有人 还债 
巨额潜在购买力成为消费持续增长的有力保证被引量:1
《金融与经济》2009年第5期9-11,共3页严先溥 
过度的消费方式是美国产生次贷危机和引发世界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相比之下,我国经济仍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社会安定,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居民的高储蓄有关,多年的高储蓄积累的资金,大大地增强了居民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并将成为消费持续增...
关键词:高额储蓄 购买力 消费持续增长 
高额储蓄现象折射的经济社会隐忧被引量:2
《经济论坛》2006年第16期35-37,共3页贾智莲 
关键词:高额储蓄 经济社会 居民储蓄存款 储蓄存款余额 投资率 
高储蓄是动力而非风险
《经济展望》2006年第5期75-75,共1页易宪容 
最近,摩根士丹利全球首席经济师史蒂芬·罗奇频频表示,中国当前高额储蓄必须转化为消费力,否则高额储蓄会导致金融体系的巨大风险。这样的言论看上去有理,其实是不了解中国国情的似是而非的看法。
关键词:风险 高储蓄 高额储蓄 中国国情 首席经济师 摩根士丹利 金融体系 似是而非 消费力 罗奇 
摩根士丹利预警:高额储蓄可能拖累金融体系
《经济展望》2006年第4期7-7,共1页
摩根士丹利全球首席经济师史蒂芬·罗奇:中国必须将当前的高额储蓄转化为消费力,由高额储蓄导致的过剩流动性将拖累中国的金融体系,导致沿海地区房地产市场等出现泡沫。此外,一旦美元贬值,中国的美元资产组合将面临重大的潜在财务...
关键词:摩根士丹利 金融体系 高额储蓄 美元贬值 首席经济师 房地产市场 储蓄转化 沿海地区 财务损失 
高额储蓄与国际收支顺差的利弊及对策被引量:5
《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年第2期5-10,共6页王健 
我国政府长期重视居民储蓄和国际收支双顺差,即经常项目顺差和资本项目顺差。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入世后,我国的居民储蓄和双顺差随着出口增长和国际资本流入加速而增加,两者的双刃剑作用日益显现,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也由量变到质...
关键词:高额储蓄 经常项目顺差 资本项目顺差 
储蓄原因分析及整治办法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2年第6期100-101,共2页俞咏梅 肖明辉 
本文对我国居民储蓄的心态及造成高额储蓄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和治理的办法:加强市场经济的建设,各项改革措施必须相配套;注重改善农村的消费环境,增加农民收入。
关键词:高额储蓄 中国 居民储蓄 农民收入 心态 投资环境 
国内高额储蓄与巨额外资流入并存状况分析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17-19,27,共4页苏敏 
90年代以来 ,我国出现了高额国内储蓄与巨额外资流入并存的现象 ,这已经成为我国引进外资和经济发展中的新课题。本文分析了我国高额储蓄形成的原因和巨额外资流入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以及高额储蓄与巨额外资并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 ,本...
关键词:储蓄 直接投资 中国 经济发展 不良金融资产管理 
城乡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及对策探讨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71-73,共3页牛兰春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在我国城乡居民中日渐积聚起来的高额储蓄存款历来被政府和经济学家看成是激发通货膨胀的“笼中虎”,它一旦大规模涌向市场,其冲击力之巨大可想而知。然而商家期盼已久、经济专家又不无担忧的消费浪潮并没有在世纪之...
关键词:城乡居民消费需求 原因及对策 城乡居民储蓄 商品消费 消费结构 高额储蓄 存款余额 结构升级 国城镇居民 消费预期 
高额储蓄是“笼中虎”吗
《决策探索》1999年第4期14-15,共2页陈曙莲 张健 
关键词:中国 银行业 储蓄工作 经济环境 居民收入 保障制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