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息揽储

作品数:121被引量:27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相关作者:姜泓舟王博罗荣华张晓玫李伟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投资与理财》编辑部工商银行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银行理财布局权益资产机遇与挑战并存
《金融博览》2024年第20期51-54,共4页杜阳 
长期以来,银行理财是我国资产管理行业的重要支柱之一,与公募基金、保险资管形成三足鼎立之势。银行理财发展先后经历高速增长、转型调整以及净值化运行等阶段,始终受到投资者青。特别是今年以来,在低息差挑战下,商业银行多次下调存款利...
关键词:银行理财 公募基金 存款利率 商业银行 三足鼎立之势 资管 机遇与挑战 高息揽储 
智能通知存款下架,“高息揽储”已成往事?
《记者观察(上)》2024年第6期36-38,共3页李婧滢 
中国银行深圳分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发布公告称,于2024年5月15日下架智能通知存款,工商银行、建设银行虽未明确发布公告,但在手机银行端也查询不到“智能通知存款”这一功能,此外还有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光大银行、中信...
关键词:存款业务 工商银行 交通银行 建设银行 光大银行 邮储银行 招商银行 农业银行 
金融科技监管与银行高息揽“储”——基于理财产品视角被引量:7
《财贸经济》2021年第11期52-67,共16页王博 刘时雨 罗荣华 张晓玫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利率市场化视角下金融发展、货币政策对网络借贷的影响研究”(718731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金融新业态监管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及其经济后果”(72103168);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网上金融行为机理研究”(19FGLB043)。
本文基于我国上市银行理财产品的微观数据,探究互联网理财对银行理财产品的冲击,即从微观视角阐释互联网理财产生的"鲶鱼效应",并着重通过双重差分模型(DID)评估金融科技监管带来的外部效应。研究发现:(1)互联网理财通过提高银行理财的...
关键词:互联网理财 银行理财 金融科技监管 监管套利 
创新型存款监管新规合理性论证与制度风险提示被引量:1
《经营与管理》2021年第10期151-155,共5页姚帅 贾亿祥 
针对部分商业银行在产品设计上存在利用复杂交易结构进行高息揽储的问题,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金融监管部门及时制定监管新规对我国创新存款市场进行规范。从创新存款市场的利率博弈角度出发,运用博弈论中的博弈矩阵构建基础研究模...
关键词:创新型存款 监管新规 博弈论 高息揽储 
“靠档计窗”变身?银行“周遍派息”存款产品惹争议
《投资与理财》2021年第2期73-75,共3页孟凡霞 马嫡 
这与之前被叫停的“靠档计息”本质一样,是“换汤不换药”,还存在变相“高息揽储”之嫌,银行资产端和负债端的匹配程度也可能会被监管密切关注。
关键词:派息 存款产品 高息揽储 匹配程度 银行 资产端 负债端 
民营银行发展面临的困境及监管改革路径研究被引量:2
《海南金融》2019年第3期26-31,共6页李昊 
自2014年首家民营银行开业以来,已有17家民营银行相继成立并运营。民营银行有别于传统银行大而全的业务模式,更加强调小而精,致力于实现"互联网+"的轻资产发展模式。通过创新服务方式,民营银行进一步增强了对中小微企业、"三农"和社区...
关键词:民营银行 特色经营 高息揽储 监管改革 
存款利率上行将成常态,考验银行负债管理“道行”
《中国农村金融》2018年第14期39-41,共3页陈健 赵雪 
《通知》删除了“禁止高息揽储”的规定,存款利率上行将成为常态。对存款偏离度监管指标值的调整,则有利于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做好负债管理和服务实体经济.存款偏离度管理是有效约束商业银行“冲时点”、合理安排资产负债规模及...
关键词:存款利率 负债管理 商业银行 流动性风险管理 资产负债规模 高息揽储 《通知》 有效约束 
当心“高息揽储”迷魂汤
《中国家庭医生》2018年第3期4-4,共1页
岁末年初,钱袋子鼓起来了,不少老人家想做点投资,有种诈骗打着“高息揽储”的旗号,专骗抱有“投资少、见效快、高回报”侥幸心理的人,千万要小心、小心!
关键词:侥幸心理 投资 小心 
老年储户为何掉进“高息揽储”陷阱?
《民主与法制》2017年第48期40-42,共3页张君 
几个心怀叵测的骗子,打着河北省邯郸市广平县、肥乡区两地农村信用社“高息揽储”的幌子,为一对年过六旬的老夫妻精心设置了一个金融诈骗的“局”,并最终将其460万元的巨款卷进了一个不知所踪的“吸金黑洞”。
关键词:高息揽储 储户 老年 农村信用社 金融诈骗 广平县 邯郸市 河北省 
高息揽储行为定性分析
《中国检察官》2016年第10期54-55,共2页顾广绪 
一、基本案情被告人王某系扬州市广陵区中国银行宝塔支行行长.身负巨额债务。被告人王某通过朋友认识被害人刘某,向被害人虚构高息储蓄产品(年息30%)。被害人在行长办公室确认王某职务身份之后.当场与被告人王某签订盖有虚假银行...
关键词:定性分析 高息揽储 行为 支行行长 中国银行 储蓄产品 被告人 被害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