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道》

作品数:20被引量:6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翁菊芳韩冷李卫东杨迎平张琳更多>>
相关机构:湖北师范学院酒泉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南京晓庄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新文学史料》《河西学院学报》《文学教育》《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魔道》与《翅膀》中的潜意识对比
《文学教育》2022年第33期61-63,共3页葛晓笛 
现代主义小说的主要特征是对都市生活的方式以及所谓的现代文明进行批判和揭露,但更为重要的是试图从精神分析学层面上对人物内心世界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和表现。本文以中国作家施蛰存的《魔道》和韩国作家李箱的《翅膀》为研究对象,对两...
关键词:《魔道》 《翅膀》 潜意识 对比 
施蛰存小说中的恐怖怪诞之研究
《文学教育》2022年第25期33-35,共3页蒙宗俊 
施蛰存是海派作家中的翘楚,受到许多西方文学思潮的影响,在他创作的诸如《魔道》《夜叉》等一系列小说中我们可以明显的感受到他对哥特小说的模仿,凸显恐怖怪诞美学特征,展现一定的现代性。从《魔道》和《夜叉》两篇作品入手,采用比较...
关键词:施蛰存 《魔道》 《夜叉》 爱伦·坡 恐怖怪诞 
精神分析美学视域下施蛰存心理小说分析——以《魔道》为例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年第18期196-198,共3页杨洁 肖和伟 
2019年广东省普通高校青年创新人才项目(高职)人文社科类课题“基于职业核心素养教育的高职语文课程有效性研究”(项目编号:2019GWQNCX041)。
随着我国文学艺术事业的蓬勃发展,近年来,对怪诞小说的分析文献愈加增多,如《夜叉》《魔道》等。但是部分分析文献中,只论述了人物的病态心理,并没有深入刻画人物的实际内心思想,这样的分析文献在一定程度上已经约束了怪诞小说的发展。...
关键词:精神分析 美术视域 施蛰存 小说分析 《魔道》 
被想象的“斑点”——施蛰存与伍尔夫的意识流
《青年文学家》2019年第36期52-54,共3页王璠 
施蛰存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心理分析小说在文学史上有重要意义,其小说代表作《魔道》在精神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意识流手法,而将其意识流与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意识流小说《墙上的斑点》简单对比发现,施蛰存的意识流有其独特风格,但似乎未...
关键词:施蛰存 《魔道》 伍尔夫 《墙上的斑点》 
都市的幻想者——以《魔道》为例看施蛰存小说现代性的传统回归
《北方文学(下)》2016年第7期95-95,97,共2页盛颐翔 
新感觉派作为中国第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同时也标志着中国现代都市文学的兴起.施蛰存是20 世纪30 年代新感觉派的重要成员.本文以其短篇小说《魔道》为例,用精神分析法分析小说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展现现代人在都市生活中所感受到的现...
关键词:施蛰存 《魔道》 都市 现代性 传统回归 
论施蛰存之《魔道》与《夜叉》中的幻觉书写
《文教资料》2016年第19期14-15,共2页刘岩松 
在施蛰存的小说创作中,乡村呈现出一幅怪诞惊悚的图景,乡村与城市之间的关系显得暧昧复杂。《魔道》与《夜叉》两篇作品集中反映了这一点。作者通过独特的“幻觉”书写使小说文本具有深广的历史纵深感和现实观照意味,提供了看待城乡关...
关键词:施蛰存 魔道 夜叉 幻觉书写 
《魔道》的叙事策略及其现代性
《文学教育》2015年第11期49-51,共3页许江 
《魔道》是施蛰存最著名、最独特的小说文本之一,它描述了当时大多数中国作家未曾关注的人类隐秘、变异的心理世界。小说的叙事建立在乡村与都市、性的解放与保守两个二元对立的模式之上,通过对这两种模式的具体分析,并利用叙事学理论...
关键词:施蛰存 《魔道》 叙事策略 现代性 
弗洛伊德主义观照下的现代人的焦虑——《魔道》的解读,兼及《夜叉》和《旅舍》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5年第1期17-18,共2页张琳 
施蛰存于1930年代凭借其心理分析小说跻身文坛,他吸收了弗洛伊德主义,善于将弗氏的精神分析理论运用于自己的小说,在当时的文坛着实令人耳目一新。本文试图通过对收在其代表作《梅雨之夕》中《魔道》的解读,兼及《夜叉》和《旅舍》,来...
关键词:弗洛伊德主义 现代人的焦虑心理 文本解读 
论施蛰存《魔道》中黑白色调的隐喻性
《安康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74-77,共4页刘三雄 
现代心理学上将色调和人的心理、性格联系起来,探寻彼此之间的关系。不同的色调有着不同的隐喻和象征,于是便衍生出了色彩心理学。施蛰存不是心理学家,但却是这个领域的较早涉足者,并且取得了斐然的创作成就。施蛰存短篇小说《魔道》中...
关键词:施蛰存 《魔道》 色调 心理 隐喻性 
施蛰存关于《魔道》的一封信被引量:4
《新文学史料》2011年第2期180-183,共4页杨迎平 
1991年底,我与施蛰存先生通信一年多之后,第一次写了一篇关于《魔道》的文章,奇给施先生看。不久,收到施先生的回信,对我的文章提出了修改意见,因为施先生在信的最后说:“这封信你收起,
关键词:施蛰存 修改意见 文章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