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论》

作品数:508被引量:1444H指数:1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薛建国刘淑彦张成会刘朝霞叶振昊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计划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中国民间疗法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基于李东垣“肺之脾胃病”理论探讨肺炎病机证治
《中国民间疗法》2025年第2期26-29,共4页张若渲 孔令源 
《脾胃论》中提出的“肺之脾胃病”理论可以阐释肺炎的发展过程,即土不生金导致卫外不固而患病,子盗母气导致脾肺更虚。根据《脾胃论》的学术思想,肺炎的病机为脾肺失养,邪犯于肺,肺失宣降,后期气阴两虚,可兼有痰热、瘀血、浊毒。脾胃...
关键词:李东垣 肺炎 肺痈 肺之脾胃病 《脾胃论》 
李东垣“胃气升发”论浅析被引量:1
《中国民间疗法》2024年第7期21-23,共3页孔令源 
金元医家李东垣为补土派之先驱,对脾胃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脾胃病的治疗方法有独到的见解,其提出的“胃气主升”“胃气平而上行也”等观点被学者们归纳为“胃气升发”论。后世医家常认为“脾为后天之本”“脾升胃降”“胃主通降”,...
关键词:胃气升发 李东垣 《脾胃论》 升清降浊 胃气下溜 
基于《脾胃论》探讨升降理论在高脂血症中的应用被引量:4
《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第1期17-21,共5页薛普 姜子祥 陈应奇 
2020年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SZR200009);海南医学院2021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S202111810025)。
升降理论起始于《黄帝内经》,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李东垣继承发展其主要思想,认为升降相因,尤为重视脾胃元气。该文结合《脾胃论》原文,阐述升降之枢纽的含义,并探讨其在高脂血症中的应用。
关键词:升降理论 《脾胃论》 高脂血症 李东垣 
《脾胃论》中眩晕辨治规律探析被引量:3
《中国民间疗法》2021年第24期11-13,共3页赵浩然 董明月 
眩晕是常见的临床症状,李东垣《脾胃论》有多处论述眩晕。该文通过归纳、分析李东垣对眩晕的病机认识及用药规律,总结出其辨证以脾胃亏虚为本,兼论湿盛、风扰、心火亢盛、气机逆乱,遣方用药以补气为主,善用升药、风药的特点。李东垣辨...
关键词:脾胃论 李东垣 眩晕 辨治规律 阴火理论 
《脾胃论》在肾脏病中的应用体会被引量:2
《中国民间疗法》2019年第20期85-86,共2页章巧琪 曾洁 
李东垣创立了脾胃内伤学说,认为内伤病的形成是气不足的结果,而气之所以不足实由脾胃损伤所致,补中、升阳、泻阴火是李东垣内伤学说的三大治则.本文列举了 脾胃论 中的重要学术观点,以及笔者运用 脾胃论 内伤学说在治疗肾脏疾病中的成...
关键词:肾脏病 脾胃论 李东垣 补中 升阳 泻阴水 
补中益气汤临床应用举隅被引量:2
《中国民间疗法》2015年第5期51-51,共1页张莉 李淑伟 
补中益气汤一方出自《脾胃论》,其功效为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主治脾胃气虚,气虚下陷之症。由黄芪、甘草、人参、当归、橘皮、升麻、柴胡、白术组成。本方证是因脾胃气虚,清阳下陷,以及由气虚而致摄纳不力所形成。笔者在临床上权衡药量...
关键词:补中益气汤 气虚下陷 脾胃气虚 应用举隅 《脾胃论》 清阳 方证 升阳举陷 瘦长体型 上腹部 
从《脾胃论》谈药后调理被引量:2
《中国民间疗法》2011年第7期61-61,共1页王改仙 郭志伟 王久玉 
《脾胃论》是金元四大家李东垣的代表作,将《内经》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论点,形成脾胃内伤论。治疗上重视甘温补益、升阳益气,如升麻、柴胡、黄芪等药物在方剂中应用,
关键词:《脾胃论》 调理 金元四大家 脾胃内伤论 临床实践 《内经》 内伤脾胃 升阳益气 
补中益气汤肛肠科临床应用举隅被引量:1
《中国民间疗法》2011年第3期46-46,共1页陈金龙 
补中益气汤出自《脾胃论》,方由黄芪15~20g,炙甘草5g,人参10g,当归10g,陈皮6g,升麻3g,柴胡3g,白术10g,8味组成。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效,为补气升阳之代表方。近年来,笔者运用此方加减治疗多种肛肠疾病,取得较好疗效,举例介绍如下。
关键词:补中益气汤 临床应用 肛肠科 《脾胃论》 升阳举陷 补气升阳 肛肠疾病 加减治疗 
艾灸补中气治久泻被引量:2
《中国民间疗法》2010年第8期11-12,共2页李静琴 
关键词:脾虚久泻 补中气 《脾胃论》 艾灸 伤寒学说 补中益气汤 著名医家 金元时期 
补中益气汤新用
《中国民间疗法》2010年第2期29-29,共1页郝宝莲 
关键词:补中益气汤 《脾胃论》 气虚外感证 调补脾胃 益气升阳 中气不足 中气下陷 子宫脱垂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