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叶红似二月花》

作品数:47被引量:27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康新慧李玲孙中田何希凡刘爱华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语言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新文学史料》《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摄影与摄像》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文化x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文化的过渡与文学的新生——论《霜叶红似二月花》的复杂意义被引量:1
《人文杂志》2022年第6期59-66,共8页贺仲明 蔡杨淇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百年乡土小说与乡村文化变迁的关系、启示研究及文献整理”(19ZDA273)。
茅盾长篇小说《霜叶红似二月花》从多个层面反映“五四”前后新旧文化的过渡,表现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历史变革和时代特征。在《霜叶红似二月花》的文学形式上,茅盾尝试突破以往的创作模式,回归到小说艺术、自身成长经历和传统文化价值观,...
关键词:茅盾 《霜叶红似二月花》 文化过渡 文学新生 
现代文学的丰碑——《子夜》导读
《初中生必读》2015年第10期22-25,共4页王庭宏 
作为“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子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闪烁着耀眼的光芒。1933年,因《子夜》的出版而被称为“子夜年”。【作家简介】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现代著名作家、社会活...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史 《子夜》 “茅盾文学奖” “五四”新文化运动 《霜叶红似二月花》 导读 《林家铺子》 《清明前后》 
历史转型期的文化反思——《霜叶红似二月花》思想意蕴新探被引量:1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49-55,共7页秦林芳 
《霜叶红似二月花》继承“五四”思想革命的思想传统和以鲁迅为代表的“五四”启蒙主义的文学传统 ,从思想文化的高度 ,通过对历史题材的精心选择、对家庭生活的重点描写 ,对历史转型期的生活进行了深刻的文化反思 ,表现出作者对反封建...
关键词:思想文化视角 文化反思 反封建思想 文学评论 历史转型 茅盾 小说 《霜叶红似二月花》 思想意蕴 
《霜叶红似二月花》与40年代小说被引量:6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5期63-68,共6页孙中田 
《霜叶》主要展现的是:商业文化与农业文化的矛盾与纠葛;儒家文化与新文化的冲撞,两者的交错与融合,构成艺术上的“双声”复调。婉卿在女性系列中具有特殊的丰富性,她的心态很多近于母性而乏妻子与丈夫的情分,自觉不自觉间留下了...
关键词:文化意蕴 女性系列 特殊性 民族与西方艺术融合 
电视剧《霜叶红似二月花》观后——“光芒遥远不迷离”被引量:1
《当代电视》1996年第5期23-24,共2页李青 
时下的电视剧在商品文化中已越来越丧失了个性,总是大同小异地制造着廉价的激情和虚假的梦幻。它们令人想到T·S·艾略特揶揄城市人千篇一律同一面孔的一句诗:像一片成熟的玉米地在晚风中摇晃。然而最近播出根据茅盾同名小说改编的二十...
关键词:霜叶红 电视剧 生命意义 异地制造 商品文化 T·S·艾略特 玉米地 生存困境 人的沉沦 审美感受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