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日报》

作品数:139被引量:35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张波高岩张建雄吕道宁张波更多>>
相关机构:苏州日报苏州日报社苏州日报报业集团苏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地市报人》《旅游》《军事记者》《视听界》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中国记者x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将“手绘”融入数媒,探索重大报道传播新形式——《苏州日报》十九大系列报道的融媒体创新实践被引量:3
《中国记者》2017年第12期38-40,共3页陶开俭 
十九大报道如何做出新意?苏州日报报业集团数字编辑运营中心根据当地受众特点,将传统手绘与H5技术相结合,打造出点击量超百万的H5系列交互作品。本文讲述了其中的做法和思考。
关键词:手绘H5 重大报道 创新传播 
从《苏州日报》“吴风节俗”专栏操作看纸媒阅读价值
《中国记者》2016年第8期94-95,共2页吴秋华 
在阅读方式发生大改变的当下,如何在"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这一大课题中发挥主流作用、做出地方特色,进一步凸显纸媒的阅读价值?《苏州日报》通过开设"吴风节俗"专栏的实践认为,只有在内容上狠下功夫,努力创新表达形式,才能在竞争中彰...
关键词:传统文化 纸媒 阅读价值 吴风节俗 
纸媒深度报道如何引人深读——《苏州日报》“新闻+1度”版的编辑实践被引量:3
《中国记者》2015年第9期116-117,共2页张波 周奉超 
告别外在的"身型结实",纸媒原创深度的"核"能怎么变、又该怎么变?《苏州日报》的"新闻+1度"主张去掉文字"厚度",扩展表述的"角度、鲜度、跨度、硬度"。通过移动的视角,期刊式关注"多面、厚重、有趣"的天下事、身边事,旨在为"融"时代下...
关键词:融媒体 深度 转型 
让纸上的新闻“动”起来——《苏州日报》融合报道探索与实践被引量:1
《中国记者》2014年第11期39-41,共3页张建雄 张波 
党报新闻能否解决"动感"不足的问题,成为内容建设的关键一环,也是纸媒融合报道常态化的重要特征。《苏州日报》发挥新闻采编团队的专业优势,围绕"整合"做文章,努力实现"三个动",即内容供给的滚动、报道视野的互动和传播领域的活动,扭转...
关键词:党报 融合发展 苏州日报 
主动作为:探索“两个舆论场”的融通之道——《苏州日报》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几点策略被引量:1
《中国记者》2013年第1期49-50,共2页张建雄 吴秋华 
《苏州日报》近年来积极探索“两个舆论场”的融通之道,从最初的“潜意识”向主动作为转型,在内容选择、传播方式、团队管理等方面努力创新求变:以“视觉优先”的版面语言为突破口,以“让新闻站到前面来”的报道理念为选择标准,以...
关键词:《苏州日报》 舆论引导能力 舆论场 动作 文化责任感 内容选择 传播方式 版面语言 
社会保障报道的地方实践被引量:1
《中国记者》2007年第11期29-30,共2页王晓宏 
2004年和2006年度,《苏州日报》各有一篇消息稿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篇是《昆山农民刷卡看病》,一篇是《50万外来打工者参加苏州五大保险和本地人一样享受失业保险》。这两篇报道有着一个共同的主题词:社会保障。
关键词:社会保障 《苏州日报》 实践 失业保险 中国新闻奖 外来打工者 主题词 消息 
让新闻站到前面来——地市党报有关会议与领导人活动报道的探索被引量:1
《中国记者》2007年第1期28-29,共2页常新 张波 
近年来,在几届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苏州日报》在加强和改进时政新闻报道过程中,以会议新闻和领导人活动报道为突破口,大胆创新,全面改进。
关键词:领导人活动报道 时政新闻报道 会议新闻 地市党报 《苏州日报》 市政府 
医卫报道的张力源于更宽广的视野——中国新闻奖的两篇一等奖消息引发的思考
《中国记者》2005年第12期22-23,共2页高坡 
关键词:中国新闻奖 一等奖 消息 张力 《苏州日报》 第十五届 艾滋病人 国家主席 新华社 显著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