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

作品数:132被引量:23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陈鉴昌邱淑婷王昕盛晓玲李斌更多>>
相关机构:西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平顶山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x
条 记 录,以下是1-3
视图:
排序:
郭沫若历史剧《武则天》的文本演变
《华夏文化论坛》2020年第1期139-148,共10页刘翔 
金宏宇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现代文学名著异文汇校、集成及文本演变史研究”(项目编号:17ZDA279)之阶段性成果
郭沫若历史剧《武则天》是一个独具特色的文本,在其创作和后期修改过程中,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双重艺术标准交织在作品中。《武则天》除了1960年5月的初刊本外,还有戏剧本、人文本、全集本。比较诸版本内容,初刊本五幕剧到戏剧本四幕...
关键词:历史剧 武则天 结构 图像 
河北话剧发展史
《戏剧文学》2015年第10期F0003-F0003,共1页
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 立项审批号:14BB021
河北的话剧发展始自“五四”运动前后,至今已走过百年的历史。在这百年征程里,河北的话剧不仅涌现出了诸如《武则天》《子弟兵和老百姓》《红旗渠》《不是蝉》等一系列影响深远的作品,还培育了宋之的、胡可、丁里、鲁肃、孙德民、赵...
关键词:中国话剧 河北 发展史 《子弟兵和老百姓》 《武则天》 “五四” 运动前 红旗渠 
略论郭沫若的历史剧《武则天》被引量:1
《郭沫若学刊》2009年第3期39-43,共5页张剑平 
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新中国历史学发展路径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06BZS002
历史剧《武则天》是郭沫若在新中国成立后精心创作的一部历史剧,集中体现了史学家的严谨和艺术家的形象化的虚构的鲜明特点。该剧对于树立武则天的正面形象,促进相关的问题的学术研究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围绕郭沫若笔下的《武则天》...
关键词:郭沫若 《武则天》 争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