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顶一万句》

作品数:282被引量:236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王娇娇陈晓明刘春张智慧陈自然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大学江苏师范大学苏州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x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灵魂的烛光,思想的力量——浅析《一句顶一万句》《百年孤独》被引量:1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2年第4期143-145,共3页王宇欣 
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和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以各自独特的叙事风格讲述跨越百年的孤独,在文学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而相比叙事艺术,两部作品取得的更大的成就在于作品独特而深刻的思想内涵。本文试图沿着作者的成长轨迹,探寻...
关键词:孤独 《一句顶一万句》 《百年孤独》 
《一句顶一万句》中错位的审美价值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2年第2期148-150,共3页王宇欣 
《一句顶一万句》是一部极具叙事艺术、创造性和个人风格的艺术作品,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本文从读者审美体验出发分析了小说中因果律的逻辑错位、人物之间的情感错位、人物的身心错位以及错位的审美价值。
关键词:《一句顶一万句》 错位 审美价值 
论《一句顶一万句》的哲理意蕴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0年第6期150-151,共2页张钰洁 
《一顶一万句》是刘震云迄今最成熟最大气的作品,小说讲述了杨百顺和牛爱国为了寻找能“说得着”的人而出走延津、回归延津的故事。作者用朴实的语言展现了底层小人物的生活面貌,在还原日常琐碎的同时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本文旨在通...
关键词:刘震云 《一句顶一万句》 哲理意蕴 
人生的孤独与存在的虚无——解读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和《我不是潘金莲》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8年第7期40-41,44,共3页张振杰 
《一句顶一万句》和《我不是潘金莲》是两部侧重于描写小人物精神世界的小说。其中,生命的孤独感和存在的虚无感是这两部小说的思想主题,具有存在主义哲学的意蕴。刘震云通过对小人物精神状态的描写来思考人生意义这个形而上的哲学问题...
关键词:刘震云 主体性 孤独 虚无 希望 
孤独者都是“吴摩西”——读小说《一句顶一万句》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8年第2期134-135,142,共3页薛攀 
刘震云在其小说《一句顶一万句》中,对千百年来中国人特有的孤独体验作了深入挖掘。小说中的人物都是孤独的,他们都在寻找一个能"说得着"的人,"说得着"成为决定他们关系发展的关键,也是他们消解孤独的特有方式。吴摩西是孤独众生中的一...
关键词:《一句顶一万句》 吴摩西 孤独 
婚姻中女性的孤独与寻找——解析《一句顶一万句》中女性的背叛行为被引量:2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8年第1期101-102,共2页张利嫄 
刘震云的小说《一句顶一万句》向人们展示了一直被忽视的中国底层百姓的精神孤独。小说塑造了形象各色的平民形象,这些形象中有三个独特的女性形象,她们分别是吴香香、庞丽娜和章楚红。之所以说她们独特是因为在小说中她们三个都在结婚...
关键词:女性 婚姻 孤独 寻找 
从小说到电影——论《一句顶一万句》的电影改编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8年第1期59-60,共2页高芳艳 
2017年河南省社科联调研课题(项目编号:SKL-2017-1326)的阶段性成果
由刘震云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一句顶一万句》尽管承继了原著对普通人心灵世界的洞察,表现了现代人孤独的主题,但影片对原著从内容、人物到内涵所做的删改,极大地削减了原著丰富的寓意和魅力。
关键词:《一句顶一万句》 刘震云 承继 变化 缺憾 
知己一个也难求——从女性人物形象看《一句顶一万句》中的孤独主题被引量:2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6年第8期15-16,共2页沈恒娟 
2013年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2013BWX001)的阶段性成果
孤独感的表达一直被认为是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中的重要思想主题。本文主要从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探求文中的孤独主题。通过对文中四位女性人物(曹青娥、吴香香、章楚红、庞丽娜)的命运分析,笔者认为就孤独感而言,女性人物承担的精神...
关键词:知己 女性人物 刘震云 《一句顶一万句》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