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金断裂

作品数:277被引量:2391H指数:3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李海兵葛肖虹刘永江任收麦杨经绥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吉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地球学报x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阿尔金断裂带东段古生代花岗岩浆作用及其大陆动力学意义被引量:3
《地球学报》2017年第B11期33-37,共5页王楠 吴才来 马昌前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编号:121201102000150005-06;12120115027001)资助~~
造山带花岗岩浆作用一直是地学的重要研究方向,它记录了地球动力学深部过程的信息,开展深入的研究工作可以更好的了解板块汇聚环境的陆壳生长和再造以及壳幔之间的相互作用。北祁连造山带是一典型的早古生代造山带,先后经历了洋盆的打...
关键词:阿尔金断裂带 北祁连造山带 敦煌地块 花岗岩类 岩石成因 时空分布 动力学意义 
中国地质科学院李海兵入选2014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并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地球学报》2015年第2期236-236,共1页本刊编辑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公布了2014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人员名单(人社部发[2014]105号),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李海兵研究员入选,并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截至目前,李海兵研究员是地质研究所第4位获此殊荣的专家,...
关键词:李海兵 地质研究所 百千万人才工程 断裂作用 构造演化 中国地质科学院 阿尔金断裂 构造变形 形成时代 人员名单 
两次于田M_S7.3地震间应力触发作用及2014年于田地震的发生对周缘断层的影响被引量:4
《地球学报》2015年第1期94-102,共9页李玉江 陈连旺 杨树新 刘少峰 杨兴悦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编号:2012BAK19B03-6);中央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编号:ZDJ2014-03;ZDJ2012-0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104058)联合资助
基于青藏高原及邻区的三维粘弹性有限元模型,讨论2008年于田MS7.3级地震与2014年于田MS7.3级地震之间的关系,并研究2014年于田MS7.3级地震的发生造成周围断层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初步结果表明:1)2008年于田MS7.3级地震在2014年于田MS...
关键词:于田地震 阿尔金断裂 库仑破裂应力 粘弹性松弛 数值模拟 
北祁连山西段巴个峡-黑大坂一带几个花岗闪长岩体的侵入时代讨论—─兼论古阿尔金断裂活动时间被引量:12
《地球学报》2004年第2期205-208,共4页宋忠宝 任有祥 李智佩 杨建国 
原地质矿产部"九五"科技攻关项目"北祁连山西段黄铁矿型铜多金属矿床与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成矿模式及找矿预测研究 (95 0 2 0 0 4 0 3 )"资助
北祁连山西段巴个峡 黑大坂一带分布一套花岗闪长岩 ,前人未做同位素年龄测定 ,根据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确定为华力西晚期 ;笔者根据单颗粒锆石U Pb年龄测定确定了这套岩石的侵入年龄为 4 81.6± 3.3Ma,为加里东晚期。应属早中奥陶世 ...
关键词:北祁连山 花岗闪长岩 成岩时代 阿尔金断裂 活动时间 
小赛什腾山斑岩铜(钼)矿床根部带的特征被引量:13
《地球学报》2003年第3期211-218,共8页李大新 张德全 崔艳合 丰成友 
国土资源部"九五"资源与环境科技攻关项目 ( 95- 0 2- 0 0 5 );地质大调查项目 (K1.1.3 .1)部分研究成果。
小赛什腾山斑岩型铜矿床产于柴北缘造山带之西端 ,NW向柴北缘深断裂和NEE向阿尔金深断裂分别从其旁侧通过 ,这两条深断裂的交汇部位是该矿床含铜斑岩的控岩构造。印支期花岗闪长斑岩呈岩墙状侵位于晚加里东期层状杂岩体的闪长岩相中 ,...
关键词:斑岩型铜矿床 控岩构造 流体包裹体 同位素测年 阿尔金断裂带 成矿系统 
阿尔金断裂:几何学、性质和生长方式被引量:46
《地球学报》2002年第6期509-516,共8页崔军文 张晓卫 李朋武 
原地质矿产部(项目批准号:86-06-207);国家科委(项目批准号:96-915-06-04);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开放实验室(项目批准号:9812)资助。
阿尔金断裂具有线性与弧形相叠加的几何学特征及强烈的时空不均一性,阿尔金断裂是一条同时具有逆冲、左行走滑和正滑复杂力学性质的巨型断裂系。走滑作用和正滑作用的主要时期分别为白垩纪-新生代和上新世-第四纪,逆冲作用则是晚古生代...
关键词:几何学 阿尔金断裂 逆冲序列 扩展 左行走滑 生长方式 
阿尔金断裂带8Ma左右的快速走滑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95
《地球学报》2002年第4期295-300,共6页陈正乐 万景林 王小凤 陈宣华 潘锦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 (4 0 10 2 0 2 2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 (2 0 0 1CB40 980 8;2 0 0 1GB7110 0 13 );国土资源部自由探索项目 (B2 3 8)联合资助
阿尔金断裂带的走滑变形历史与青藏高原的抬升、变形密切相关。阿尔金断裂中段旁侧岩体中磷灰石的裂变径迹测试年龄结果集中在 8Ma±。区域资料显示 ,沿阿尔金主断裂带旁侧普遍存在 8Ma±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为此推测 ,阿尔金断裂带...
关键词:阿尔金断裂带 快速走滑 快速抬升 青藏高原 变形 构造事件 
新生代阿尔金山脉隆升历史的裂变径迹证据被引量:83
《地球学报》2001年第5期413-418,共6页陈正乐 张岳桥 王小凤 陈宣华 Washburn Z. Arrowsmith J. 
国土资源部 2 0 0 0年自由探索项目 (B2 38);地质行业基金项目 (Qn979812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 (G19980 40 80 0 )资助
10个片麻岩和花岗岩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值位于 3 5 .6~ 13 .6Ma之间 ,表明了阿尔金山脉的隆升开始于渐新世 ,并一直延续至中新世。山脉早期的隆升速率较低 ,后期可能存在一个快速的隆升时期 ;阿尔金山脉并非整体的均匀隆升 ,其内分布...
关键词:新生代 阿尔金断裂带 隆升 裂变径迹 青藏高原 磷灰石 渐新世 
晚中生代以来阿尔金断裂的走滑模式被引量:77
《地球学报》2001年第1期23-28,共6页刘永江 葛肖虹 叶慧文 刘俊来 N.Franz J.Genser Pan Hongxun 潘宏勋 任收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编号 49772 15 7);长春科技大学"创新人才基金"资助
对阿尔金断裂两侧塔里木和柴达木盆地晚中生代以来沉积特征以及柴达木盆地反“S”型构造演化的研究表明 ,始新世中期以前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是一个连通的盆地 ,阿尔金走滑断裂对柴达木盆地内地表新时代的沉积和反“S”型构造形成的...
关键词:晚中生代 阿尔金断裂 走滑模式 走滑运动 ^40Ar/^39Ar等时线年龄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