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娜

作品数:53被引量:35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邓治彭凌陈梅李亚莉万雪梅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曲靖师范学院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海外英语》《青年文学家》《时代青年(悦读)》《作家》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向死而生——《觉醒》中爱德娜的拉康式解读
《青年文学家》2020年第11期143-143,共1页齐昱静 
《觉醒》是一部标志性的女性主义文学作品,本文运用拉康的精神分析法,从女性主义立场出发,探索女主的精神觉醒过程。从想象界进入象征界,爱德娜经历了精神的觉醒,反抗与压制,并以死亡的方式赢得了最后的自由。
关键词:《觉醒》 凯特·肖邦 精神分析 
从中国“五伦”视角看爱德娜——《觉醒》新探
《现代交际》2020年第1期116-116,115,共2页叶志景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6BWW014);江苏大学“第18批大学生科研课题拟立项资助项目”(18C613)
大体来说,凯特肖邦代表作《觉醒》中的女主人公爱德娜被视为追求自由、敢于反抗强权的正面人物形象。从“五伦”视角来审视爱德娜,认为实情并非如此。其一,她违逆父亲且未尽到侍奉父亲的职责;其二,她婚内出轨,对丈夫不忠;其三,她因自己...
关键词:凯特 肖邦 《觉醒》 五伦关系 
阿兰与爱德娜形象的对比探析被引量:1
《文学教育》2019年第36期116-118,共3页万雪梅 叶志景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凯特·肖邦的经典接受与中华文化阐释研究”(16BWW014);镇江市社科应用研究“赛珍珠研究”专项立项课题(2019SY04);江苏大学“第18批大学生科研课题拟立项资助项目”(18C613)
赛珍珠(1892-1973)的获诺奖作品《大地》(1931)与美国经典女作家凯特·肖邦(1850-1904)的《觉醒》(1899)(一般被视为美国女性文学的开山之作),分别塑造了为人妻、为人母的阿兰和爱德娜形象.本文通过细读文本、对比发现,阿兰是一位符合...
关键词:贤妻良母 《大地》《觉醒》 中华女德 赛珍珠 
论《觉醒》中爱德娜的爱情心理被引量:1
《文学教育》2019年第4期63-65,共3页陶雨濛 万雪梅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凯特.肖邦的经典接受与中华文化阐释研究"(批准号:16BWW014)
美国经典女作家凯特·肖邦《觉醒》中的女主人公爱德娜与婚外两位男性的情感纠葛,被诸多学者看作爱情,然而本文认为,这不是爱情,而是一种病态爱情心理。首先,她离开伴侣的痛苦表现,不愿社交、照顾家庭的表态,反复无常的情绪等等都彰显...
关键词:爱情成瘾 《觉醒》 爱德娜 爱情 
从反抗到自毁——论《觉醒》中爱德娜的性别操演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8年第11Z期57-59,共3页关小雨 
一直以来,凯特·肖邦所著《觉醒》一书中的女主人公爱德娜的觉醒历程都被视作研究该作的重点,而评论界对女主人公爱德娜的自杀原因则见解不一。总体而言,中外批评界中,以女性主义、心理分析、存在主义,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角度来分析爱...
关键词:爱德娜 女性身份 非传统 《觉醒》 母亲身份 
《觉醒》和《欢乐之家》女性自杀叙事策略比较研究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6年第10期44-45,共2页张海霞 
曲靖师范学院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一般项目;项目名称:"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凯特.肖邦与伊迪斯.华顿长篇小说比较研究";项目编号:2014Y435
爱德娜·彭迪列在大海中自溺而死,莉莉·巴特服用安眠药过量死亡。她们都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不甘心受社会传统价值观的摆布,最终被父权社会孤立和边缘化。本文通过对这两位美丽聪慧的女性悲剧命运及成因的比较分析,探究《觉醒》和《欢...
关键词:爱德娜 莉莉 自杀 自我意识 
《觉醒》和《纯真年代》新女性建构比较研究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5期58-61,共4页张海霞 张成聪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凯特.肖邦与伊迪斯.华顿长篇小说比较研究"(2014Y435)
《觉醒》中的爱德娜和《纯真年代》中的爱伦属于敢于向父权社会挑战的新女性,她们离开丈夫,谋求经济独立,醉心文学艺术。但两位女性叛逆的原因却不尽相同,在当时的读者当中产生的反应更是相差甚远。本文通过比较分析爱德娜和爱伦反抗父...
关键词:新女性 爱德娜 爱伦 父权社会 
父权铁翼下的天使之殇——《觉醒》与《纯真年代》理想女性形象对比研究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6年第6Z期83-84,共2页张海霞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4Y435)部分成果
在父权制的文学传统中,男人心目当中的理想女性是一位'屋子里的天使'[1],'无私、温柔、高贵'[2]22。而在19世纪末的美国上层社会这个典型的父权社会,理想女性必备的美德还要加上美貌。无独有偶,两位同时代的美国女性主义作家凯特·肖邦...
关键词:理想女性 《觉醒》 《纯真年代》 爱德娜 父权社会 老纽约 形象对比 
超越时空的“觉醒”——凯特·肖邦《觉醒》再解读
《海外英语》2016年第12期154-156,共3页李亚莉 
《觉醒》在1899年出版之初受到多方谩骂与指责,作家肖邦也由此搁笔,渐渐销声匿迹于文坛。运用文化语境理论,从历史文化语境、地域文化语境和生态文化语境三两方面揭示作品中女主人公爱德娜的死亡结局和作家的发声,爱德娜的觉醒超越了她...
关键词:凯特·肖邦 《觉醒》 爱德娜 历史文化语境 地域文化语境 生态文化语境 
《觉醒》中的大海意象与爱德娜的“堕落”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5年第10期69-71,共3页张金玲 
《觉醒》女主人公爱德娜觉醒的过程遭受了当时社会连篇累牍的攻击,更是被斥为"夏娃的堕落",称其行为甚至比夏娃更恶劣。但笔者认为夏娃式的爱德娜并非"堕落",而是在勇敢追求自我存在的意义。本文拟结合小说文本,将爱德娜与夏娃进行比较...
关键词:《觉醒》 爱德娜 夏娃 大海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