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缘

作品数:683被引量:151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余静芳袁瑾兰蕾王璟吴世娟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山东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文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张爱玲的上海书写——以《半生缘》为中心
《励耘学刊》2022年第1期281-295,M0013,共16页彭依伊 
张爱玲的《半生缘》所书写的都市文化对20世纪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第一部分从城市中主要女性人物(顾氏姐妹)及其悲剧命运出发,分析上海在传统文化与先进思潮并存之间挣扎的处境。第二部分从上海-南京“双城叙事”...
关键词:张爱玲 《半生缘》 上海 都市文学 
为人作嫁半生缘
《民间文化论坛》2020年第1期10-19,共10页刘锡诚(口述) 王素珍(整理) 周利利(整理) 
刘锡诚先生是中国民协发展历史的重要亲历者和见证人。我们在他的口述中,可以回首中国民协及其创办的期刊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适时谋划与整体布局;聆听民间文学爱好者和工作者们个体鲜活故事的豪迈与柔情;细品民间文学瑰丽奇妙的想象与一...
关键词:民研会 口述史 民间文学 学术刊物 
从张爱玲到许鞍华——谈文学作品《半生缘》的电影改编
《今传媒》2019年第12期109-110,共2页鲁淼 
电影《半生缘》摆脱了以往模仿原著,亦步亦趋的范式,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展现了导演自己的特色。从《倾城之恋》到《半生缘》,香港导演许鞍华对张爱玲经典作品的改编愈见成熟。
关键词:张爱玲 许鞍华 《半生缘》 电影改编 
简论《子夜》与《半生缘》中上海的文学史背景
《唐山文学》2017年第12期186-186,共1页王理香 
茅盾和张爱玲的长篇经典小说《子夜》与《半生缘》,不仅作品的主体内容情节体现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基本特征,而且在对上海——这一故事发生背景的描绘中也渗透了现代文学史的内蕴,不仅是对西方的借鉴,更是现代中国的微缩。20世纪30年代的...
关键词:《子夜》 《半生缘》 张爱玲 文学史 
从《桃之夭夭》和《半生缘》看王张笔下的女性
《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6年第37期225-225,共1页万丕洪 
张爱玲和王安忆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两位杰出的女作家,张爱玲扬名于40年代的沪上十里洋场,王安忆生活在80,90年代改革开放的上海大都市.《半生缘》讲述一个女人的一生,以爱情为中心的一生,但整部作品却渗透着深深的悲凉.同样的《桃之...
关键词:《桃之夭夭》 《半生缘》 女性 中国文学史 20世纪 40年代 改革开放 90年代 
警惕移花接木的“创作”——文学杂谈四则
《福建文学》2016年第5期130-136,共7页唐小林 
台湾学者苏友贞在其《禁锢在德黑兰的洛丽塔》一书中指出:“张爱玲素以借用其他文学作品中的‘细节’著称,但她的《半生缘》不但在细节上大量地借用了《普汉先生》,更出乎寻常地全本沿用了该书的基本情节与人物”,“抄袭与借用本就...
关键词:文学作品 移花接木 《半生缘》 杂谈 创作 张爱玲 台湾学者 灰色地带 
张爱玲参加的一次聚会
《档案春秋》2015年第12期52-54,共3页祝淳翔 
新中国成立后,曾经风靡一时的女作家张爱玲似乎逐渐销声匿迹了。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先是张爱玲的旧相识柯灵在《香港文学》1985年2月号以亲历者身份发表《遥寄张爱玲》,是"祖国大陆第一篇最新评价张爱玲作品的文章"(李子云语);不...
关键词:张爱玲研究 张爱玲作品 《倾城之恋》 香港文学 八十年代 《收获》 李子云 唐大郎 十八春 半生缘 
美好时光不再,但是……被引量:1
《南方文坛》2015年第6期70-72,共3页蔡玫姿 
庭院外的世界尚未扑来,生命尚未曝露真相的少年时光。——李渝《誊文者后记》,郭松棻《惊婚》1979年出生的黄丽群,十一岁时父亲意外离世,青春期大量阅读早逝父亲的藏书,她的散文洋溢“老派人”的用语与气息。柯裕棻《淡淡废废的美》因...
关键词:文学启蒙 黄丽群 李渝 芳魂 红玫瑰与白玫瑰 朱天心 《倾城之恋》 钢筋水泥 都市女性 半生缘 
谈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人物角色形象
《参花(下)》2015年第6期147-148,共2页赵笑雷 
现代文学史上,张爱玲是一个富有传奇的女子。她给世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文学影响,她的文章常常以旧时代传统女性作为主体,利用她那婀娜多姿又尖锐锋利的文笔,描绘出一个个疯狂、畸形、挣扎的女性形象,来引导人们对旧时代女性表现出的独...
关键词:张爱玲小说 半生缘 人物角色 文学影响 时代女性 旧时代 现代文 世钧 顾曼 叔惠 
20世纪初泰中文学中的女性悲剧根源分析——以西巫拉帕《以罪斗争》与张爱玲《半生缘》为例被引量:1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104-107,共4页静怡 
20世纪初是泰中两国新文学的发轫期,实现了从近代文学向现代文学的转型。其中,泰中"文学革命"中女性意识的觉醒及其创作,成为泰中女性文学的真正源头,两国作家通过悲剧人物形象的塑造,描写了女性深受社会与制造的压迫,自身性格软弱甚至...
关键词:泰中文学 女性的悲剧根源 西巫拉帕 张爱玲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