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音化和声

作品数:27被引量:20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王晶刘青张霞温辉明刘丽娜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音乐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中央音乐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河西学院学报》《大观(论坛)》《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艺术品鉴》更多>>
相关基金: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钢琴x
条 记 录,以下是1-4
视图:
排序:
勋伯格早期十二音序列技法中“非理性因素”的研究——以Op.25《钢琴组曲》为例
《音乐生活》2025年第1期58-62,共5页俞启凡 
在经历了调性时期——对于浪漫主义半音化和声技法的沿袭、过渡时期——致力于寻找一种全新的方式来替代传统的调性音高组织原则,勋伯格于20世纪20年代确立了十二音序列体系并付诸实践。这一技法在音乐创作中引入了一种严格的序列化方法...
关键词:十二音序列 勋伯格 音高组织 钢琴组曲 半音化和声 音乐创作 序列化 调性 
“三和弦转换”理论视角下的舒伯特晚期音乐的半音化和声--以《降E大调钢琴三重奏“夜曲”》(D.897)为例
《艺术评鉴》2021年第20期44-47,共4页王欣怡 
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学术型研究生课程建设项目,项目编号:YJSKC2019-30。
舒伯特作为浪漫主义音乐的开山人物,在和声方面作出的重要突破需要借助新的理论与方法来探究其创新与突破所在。本文以舒伯特晚期创作的《降E大调钢琴三重奏“夜曲”》(D.897)为例,通过理查德·科恩的“三和弦转换”理论,探究其如何在...
关键词:舒伯特 “三和弦转换”理论 半音化和声 
普罗科菲耶夫俄罗斯时期钢琴奏鸣曲的创作及和声特点(二)——探索“新的和谐的音乐语言”
《音乐天地》2020年第2期42-53,共12页蒋兴忠 
(接上期)(二)声部导入技术的运用与形成的导入和声关系从形态上来看,声部导入技术是以声部的半音进行为特征的。在普罗科菲耶夫的奏鸣曲中,声部写作的半音导入现象从第一奏鸣曲中就已经显示出来,但依然表现出受浪漫派半音化和声手法的制...
关键词:普罗科菲耶夫 奏鸣曲 半音化和声 音乐语言 和声特点 创作意识 导入技术 浪漫派 
肖斯塔科维奇第二钢琴协奏曲和声手法分析被引量:4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78-81,86,共5页王晶 
肖斯塔科维奇,作为20世纪以来最有影响的作曲家之一,他的创作一直为人们所重视,本文从其第二钢琴协奏曲入手,介绍了其曲式结构、主题乐句与和声创作的手法,对肖斯塔科维奇的和声创作风格作一探索。
关键词:钢琴协奏曲 肖斯塔科维奇 半音化和声 偶然结合 俄罗斯民间和声 微转调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