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状链霉菌

作品数:43被引量:44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生物学更多>>
相关作者:左志晗王艳萍张阳曹广祥杨克迁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沈阳药科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江苏农业科学》《天津科技大学学报》《微生物学通报》更多>>
相关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x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棒状链霉菌控制抗生素合成的调节机制被引量:2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10年第6期271-277,共7页朱碧银 洪文荣 
棒状链霉菌产生大量天然产物,包括抗生素、抗肿瘤药物、β-内酰胺酶抑制剂或免疫调节活性物质等。经过对头霉素C、克拉维酸和其它带克拉维烷结构化合物生物合成的多年研究,发现在棒状链霉菌中,存在着网络调节机制,并通过途径专一性调节...
关键词:克拉维酸 头孢霉素C 调节 棒状链霉菌 PPGPP 多效调节因子 Γ-丁内酯 
提高克拉维酸发酵产量的研究被引量:7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4年第1期43-44,共2页骆红英 
从三个方面着手研究提高克拉维酸 (CA)的发酵产量 :诱变选育CA高产菌株 ,生产培养基的选择以及pH控制。在CA分批发酵中采用pH变换策略 ,当CA产量达最大值时 ,将 pH7.0变化至 6.0 ,以减少分解 ,提高产量。与不控制pH时比较 ,CA产量可增加...
关键词:克拉维酸 发酵产量 棒状链霉菌 头孢菌素 
提高棒状链霉菌中克拉维酸产量的可能途径被引量:5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1998年第6期419-422,425,共5页杨斌 操二虎 邓子新 
棒状链霉菌(Streptomyces clavuligerus)作为克拉维酸(clavulanic acid,CA)生产菌株在过去二十多年中,从生化代谢和与CA相关的S.clavuligerus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方面均为我们提从了许多有益的信息,使人们能够应用经典和现代的遗传学方法...
关键词:棒状链霉菌 克拉维酸 产量 
棒状链霉菌的cefE 基因克隆於产黄青霉的迈向发酵产生脱乙酰氧头孢菌素V的首次尝试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1991年第4期248-253,共6页虞悝 
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头孢羟氨苄在头孢菌素生产中占据比重很大,它们都从青霉素 G 或经过化学扩环,制得7-ADCA,再通过半合成制备而得,另外据估计至2000年,国外7-ADCA 的需求量将达930吨,相当于7-ACA 需求量的76%;而口服头孢菌素中间体...
关键词:链霉菌 头孢菌素 7-ADCA 
利用棒状链霉菌和顶头孢霉固态发酵生产头孢菌素被引量:1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1991年第3期178-181,共4页Jermini M.F.G. 廖福荣 
引言按照 Cannel 与 Moo-Young 所下定义,固态发酵(SSF)系指微生物生长在无自由液体的固体物料上。在 SSF 过程中,供微生物生长所需水分以吸附态或结合于固体基质内的形式存在。对 SSF 中自由液体的精确定义是不易确定的。虽然 SSF 的...
关键词:棒状链霉菌 顶头孢霉 头孢菌素 
在克拉维酸及头霉素C生物合成中的棒状链霉菌变株的分离与生化特性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1989年第2期82-85,共4页Jorge Romero 廖福荣 
由棒状链霉菌(Streptomyces clavuligerus)所产生的有效的β-内酰爱酶抑制剂克拉维酸的生物合成,曾经借助于把带标记的前体加至发酵中进行研究,表明β-内酰胺环的3个碳原子(C-5,C-6与C-7),(C3单元)是从丙三醇经由β-羟基...
关键词:克拉维酸 青霉素C 生物合成 分离 生化特性 棒状链霉菌变株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