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荒

作品数:154被引量:56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蔡小平把增强王泉王日根涂丹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大学河北大学广西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河北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高颗大穗有光华,万垄参差斗晚霞 除了备荒和酿酒,高粱还有什么功用?
《国家人文历史》2025年第2期32-39,共8页赵恺 
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高粱”给人的第一印象永远“热情似火”。毕竟,以高粱为原料酿造的白酒,在各大超市中随处可见。即便是不好“杯中物”的普通人,也在耳濡目染之下,对其并不陌生。而以“红高粱”为名的小说及其同名电影,则透出“原...
关键词:红高粱 第一印象 同名电影 大穗 
挺起工业“脊梁”的三线建设
《文史天地》2024年第12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20世纪60年代,中国周边和国际环境日益复杂严峻。1964年5月15日至6月17日,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在这次会议期间,毛泽东正式提出了三线建设的战略任务。成千上万的建设者在“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的时代号召下。
关键词:三线建设 备战备荒 中共中央工作会议 建设者 毛泽东 
基层干部教育与群众动员实践--以1945年陕甘宁边区防旱备荒运动为中心
《上海党史与党建》2024年第6期70-79,共10页吴承望 魏苗 
自1945年入春以来,陕甘宁边区遭遇抗战时期最为严峻的旱灾挑战。为应对这一局面,边区政府积极发起防旱备荒运动,以期缓解灾害损失。然而,在推动这一运动过程中,部分基层干部在处理灾荒问题时思想未能统一,未能深刻理解灾荒救助背后的政...
关键词:防旱备荒 陕甘宁边区 基层干部教育 群众动员 
追忆三线峥嵘岁月 奋进伟大复兴征程——纪念三线建设60周年系列活动在各地举行
《军工文化》2024年第12期F0002-F0002,1,共2页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三线建设60周年。1964年,按照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在“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的时代召唤下,百万大军挺进大三线、小三线,为增强我国国防实力,改善生产力布局,推进中西部地区工业化进程作出...
关键词:生产力布局 三线建设 庆祝活动 国防实力 小三线 伟大复兴 战略部署 备战备荒 
朱元璋:乞丐皇帝的备荒之法
《各界》2024年第10期2-3,共2页侯杰 
明太祖朱元璋幼年正逢兵荒马乱,又常遇旱灾饥谨,生活无着的他做过和尚、乞丐,也曾目睹父母兄长饿毙床头。登基称帝后,饥荒成了他心中永远的痛。于是,在他登基后,建仓储粮与发展生产就成了他备荒的两件法宝。
关键词:明太祖朱元璋 生活无着 乞丐 备荒 
北宋备荒物资的赈恤实效——以元祐灾荒为例
《宋史研究论丛》2024年第3期63-81,共19页季发玲 
河北省研究生创新资助项目“北宋粮食安全问题探究——以熙宁、元祐灾荒为中心”(编号:HBU2024BS014)。
元祐灾荒中,救荒物资以常平仓、上供粮、度牒为主,这与以常平仓、州县仓和义仓是主要救荒物资的认识有所出入。实际上不同救荒物资的应用范围具有较大的地域性特征。常平仓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设置,然其平粜功能主要以京畿地区为主,赈...
关键词:常平仓 上供粮 度牒 平粜 赈恤 
让三线精神绽放新时代光芒
《军工文化》2024年第7期7-7,共1页姚远 
“好人好马上三线,备战备荒为人民”,六十年前,在这一时代号召下,前后数千万人打起背包,背井离乡,来到祖国大西南、大西北的深山峡谷、大漠荒野,用血汗和生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三线”建设运动,奏响了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交响乐,谱写...
关键词:感天动地 深山峡谷 壮丽史诗 三线精神 大西南 备战备荒 交响乐 大西北 
传承“三线精神” 追忆峥嵘岁月
《军工文化》2024年第7期15-15,共1页
在那个火红的年代,国家一声号令,便凝聚起全国人民的人心。1964年,按照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在“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的时代召唤下,百万大军挺进大三线、小三线。
关键词:小三线 战略部署 三线精神 备战备荒 人民 
从三线里走来的中国核动力事业
《军工文化》2024年第7期16-19,共4页 
在四川夹江一个山头上,有一处用红砖垒起的雕塑,造型简单,方正的墙上写有“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墙顶竖着“九○九”三个大字。作为一名核动力人,很难得能找到这样的地方,站在墙下,即知我们的事业从何处来,承载了多少艰辛的秘密,...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 备战备荒 造福人民 核动力 三线 核潜艇 
档案,再现三线生活画卷
《陕西档案》2024年第3期22-23,共2页刘洪浩 
如果,逝去的历史可以重演,档案就是点亮这个舞台的灯光。--题记好人好马上三线,备战备荒为人民。六十年前,随着党中央的号召,数以百万计的干部职工从中国的一线地区涌向中西部的三线地区。他们和当地的人们一起,展开了共和国历史上一场...
关键词:三线建设 档案 生活画卷 时光荏苒 备战备荒 亲历者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