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衅滋事

作品数:1492被引量:1233H指数:2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张维王志祥潘庸鲁于志刚张明楷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郑州大学黑龙江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法制与社会(旬刊)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最小作战单元在处置醉酒人员寻衅滋事案件中的问题研究被引量:1
《法制与社会(旬刊)》2020年第7期52-53,共2页马洪 吴建国 
2019年西藏警官高等专科学校校级课题《“最小作战单元在警务技战术中的初步研究—以西藏警官高等专科学校警务技能课为例》(课题批准号:Xzjx201901,一般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醉酒警情的处置是一线民警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处置难度较大,案件情况十分的复杂,最小作战单元以快速、灵活、协同作战等特点经常运用到对犯罪分子的打击中,但由于只是出于起步阶段,最小作战单元在处置案件中也暴露出很多的问题。特别...
关键词:最小作战单元 醉酒人员 寻衅滋事 
特殊时期对于寻衅滋事行为的理解被引量:1
《法制与社会(旬刊)》2020年第7期50-51,共2页刘春松 
特殊时期,即属于社会发生的不可抗力并且需要全社会举国之力来抗衡的时期。这种境地,维护整个社会的秩序,是第一位的。围绕当下特殊状况,扰乱社会秩序轻者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进行处罚;扰乱社会秩序重者要严格按照《...
关键词:特殊时期 不可抗力 寻衅滋事 专班处置 
寻衅滋事罪存废问题之探析被引量:1
《法制与社会(旬刊)》2020年第2期220-221,共2页姚韵 
贵州民族大学法学院2019年度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工作站(审判方向)课题:寻衅滋事罪案例研究,课题编号:2019zx071.
1997年刑法取消了被学界称为刑法中最大口袋罪的流氓罪,同时将流氓罪的表现形式之一设置成寻衅滋事罪。该罪自成立以来并没有摆脱"口袋罪"的标签,究其原因,这是多个条件综合下的产物。立法者将该罪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罪名,其目的是为了...
关键词:寻衅滋事罪 行为 口袋化 
浅析寻衅滋事犯罪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9年第11期35-36,共2页陈广富 
我国在1979年的刑法中将流氓罪进行了进一步的划分与明确,其中寻衅滋事罪便是流氓罪的一项重要分支。而到1997年,我国刑法对寻衅滋事罪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将其客观行为分成了四个方面,这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便利了司法机关的认定,但究...
关键词:流氓罪 寻衅滋事罪 司法认定 
损毁财物型寻衅滋事行为的定罪分析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8年第34期37-38,共2页朱颖鑫 
对以损毁财物为手段的寻衅滋事行为性质进行认定,面临在寻衅滋事罪与故意毁坏财物罪之间的选择困难。虽然此二罪犯罪构成要件具有竞合关系的观点已有相当认可度,但在行为定性分析中仍存在较多案件使司法人员难以抉择。本文主张,回归实...
关键词:寻衅滋事罪 毁损财物行为 故意毁坏财物罪 
对寻衅滋事中殴打、毁损行为主观目的的认识——崔某某、李某某等四人寻衅滋事案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8年第31期59-60,共2页李维维 高迪 
寻衅滋事罪是指恣意挑衅,横行霸道,随意殴打、滋扰他人,或者强拿硬要、任意毁损、占用公共财物,情节恶劣,或者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行为。其客观方面表现为恣意挑衅,横行霸道,破坏社会管理秩序,情节严重的行...
关键词:寻衅滋事 随意殴打 情节恶劣 
谈寻衅滋事与故意伤害案件的司法认定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8年第30期48-48,54,共2页于瑞德 
随意殴打型寻衅滋事罪与故意伤害罪客观表现非常相似,使得二者的区分成为困扰司法实践的一个难题,也导致不同司法机关办案认定标准不统一。本文以一个具体案例为切入点,通过案件的起因和行为的客观表现方面对比来区分随意殴打型寻衅滋...
关键词:寻衅滋事 故意伤害 随意殴打 共同犯罪 
浅析故意划坏小区内乱停轿车行为的认定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8年第27期54-55,共2页张红颖 王伯勇 
在司法实践中,损毁财物类的寻衅滋事罪与故意毁坏财物罪存在竞合情况,本文通过一起故意划坏他人轿车的案例,来区分两罪的异同以及涉案金额的认定。行为人出于教训被害人的目的毁坏他人财物,因行为人主观上不具备寻求刺激、发泄情绪、逞...
关键词:寻衅滋事 故意毁坏财物 直接经济损失 
论兜底罪名的司法适用——以寻衅滋事罪为视角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8年第21期102-103,共2页李天娇 
兜底罪名的缺陷是由其本身的特性决定的。既然兜底罪名是为了防止立法语言的局限导致法网疏漏而设置的具有堵塞、拦截作用的条款,那么它必然具有概括性和模糊性的特点。因为一个概念的外延要扩大,必须缩小内涵,而内涵的缩小必定会导致...
关键词:兜底罪名 缺陷 去留 适用 
浅议寻衅滋事罪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7年第26期216-217,共2页梁克荣 
2012年12月到次年8月份,秦志晖在新浪微博登网络空间,适用注册名为"淮上火火f92"昵称,对杨澜等知名人物的历史尤其隐私进行捏造,在网络上公开发布,并经过大量网友的不友好评论和广泛转发,严重损害了杨澜等知名人士的名誉。2011年8月,秦...
关键词:寻衅滋事 随意殴打 任意毁坏 情节恶劣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