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热带丘陵

作品数:45被引量:385H指数:1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相关作者:郭庆荣钟继洪谭军张秉刚彭晚霞更多>>
相关机构: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草业学报》《农业现代化研究》《地理研究》《土壤通报》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亚热带丘陵流域地表水可溶性有机质组分与来源变化特征
《生态学报》2025年第7期3421-3430,共10页扈晓碟 邓雅文 王剑 肖海兵 闫峰陵 万立新 史志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U22A20611);江西省“双千计划”(JXSQ2023102244);武汉市知识创新专项(2023020201010109)。
可溶性有机质(DOM)是水生生态系统中最大的活性碳库之一,对全球碳循环、水环境质量和水生食物网具有重要影响。为揭示不同水期流域DOM组分与来源的变化特征,以典型亚热带丘陵流域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枯水期、平水期和丰水期采集河流(干流...
关键词:可溶性有机质 组分解析 流域地表水 三维荧光光谱 平行因子分析 
遂宁红薯青峰村亚热带丘陵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案例研究被引量:1
《全球变化数据学报(中英文)》2022年第2期169-179,341-351,共22页谭文芳 李露森 杨晓林 杨松涛 陈丽萍 龙行春 李艳 陈智 罗春明 董钰玲 张顺银 王正兴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2020YFD1000803-2)
遂宁红薯已有上百年的种植历史,其中“遂宁524”红薯种植已有60年的历史,该红薯块根均匀、表皮浅褐色,含有大量的淀粉、可溶性糖、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还含有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以及钙、铁等矿物质。遂宁市安居区白马镇青峰村甘薯...
关键词:地理标志产品 遂宁红薯 亚热带 遂宁市 白马镇 青峰村 案例13 
亚热带丘陵山区发展草食畜牧业的思考--以湖南省桃源县为例
《湖南畜牧兽医》2021年第5期3-5,共3页侯海军 周华军 胡平 李娟 罗开武 
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STS计划)区域重点项目(KFJ-STS-QYZD-165)。
我国亚热带地区地域广阔,土地资源丰富,水热条件好,农业生产潜力高,是重要的粮油生产基地。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膳食模式正在向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为辅的模式转变,动物性食物占比变大,牛羊肉需求旺盛。同时,现代农业生产过...
关键词:亚热带丘陵区 草食畜牧业 桃源县 
稻草还土对红壤氮磷积累及有效性的影响被引量:3
《土壤通报》2014年第4期919-924,共6页朱捍华 朱奇宏 刘守龙 夏战鹰 王帅 罗尊长 黄道友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2BAD14B02)资助
增加土壤氮、磷养分的库容及其有效性是培肥退化丘陵红壤、提升红壤旱地地力和促进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利用田间定位试验,研究稻草还土对亚热带丘陵红壤氮、磷积累与有效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连续8年稻草还土,土壤全量氮...
关键词:稻草还土 氮磷有效性 微生物量 酶活性 红壤 亚热带丘陵 
亚热带丘陵几种林地土壤剖面有机碳和轻组有机碳的分布被引量:13
《土壤通报》2013年第4期851-857,共7页李洁 盛浩 周萍 袁红 廖超林 黄运湘 张杨珠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100381;41001141);湖南农业大学引进人才项目(11YJ20)资助
通过选取亚热带丘陵区3种不同母质发育的林地土壤,分析有机碳及轻组有机碳的剖面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含量(SOC)、轻组有机碳含量(LFOC)和LFOC/SOC均随剖面深度的加深而降低,分别介于1.49~16.80 g kg-1、0.11~2.58 g kg-1和3...
关键词:母质 紫色土 板岩红壤 花岗岩红壤 有机碳 轻组有机碳 
南亚热带丘陵3种人工林群落的生物量及净初级生产力被引量:17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148-152,共5页曾小平 蔡锡安 赵平 饶兴权 邹碧 周丽霞 林永标 傅声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770328);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7006917);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KSCX2-SW-133);华南植物园博士启动项目;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监测项目
该文采用收获法和标准木法研究了南亚热带3种人工林群落:马占相思林、针叶林(马尾松+杉木)、木荷林(木荷+红荷)的生物量及净初级生产力,为揭示鹤山丘陵人工林的结构功能规律及全球变化生态学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结果表明,林分...
关键词:南亚热带 人工林群落 生物量 净初级生产力 
覆盖与间作对亚热带丘陵茶园生态的综合调控效果被引量:35
《中国农业科学》2008年第8期2370-2378,共9页彭晚霞 宋同清 邹冬生 王克林 曾馥平 肖孔操 肖润林 
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KZCX2-XB2-08-02);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课题(2006CB403208);中国科学院农业重点课题(NK十五-D-04);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2006BAC01A10)
【目的】研究覆盖稻草与间作白三叶草对亚热带丘陵幼龄茶园的生态综合调控效果及对茶叶品质和产量的影响。【方法】以常规管理茶园(清耕茶园)为对照,连续4a进行大田对比试验,并采用DPS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显著性分析。【结果】两种生物...
关键词:幼龄茶园 覆盖稻草 间作白三叶草 生态综合调控 
间种白三叶草对亚热带茶园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被引量:42
《草业学报》2008年第1期29-35,共7页向佐湘 肖润林 王久荣 彭晚霞 夏艳珺 徐华勤 黎星辉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SCX2-YW-N-48);长沙市科技计划重点项目(k070514-11);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6B01)资助
亚热带丘陵茶园间种豆科牧草,有利于调节茶园土壤温度和水分状况,改善土壤动物和微生物的生存环境,为茶叶优质高产奠定基础。在连续5年间种白三叶草的幼年茶园和其相临的清耕茶园进行土壤分析和田间调查,系统研究间种白三叶草对亚...
关键词:茶园 间种白三叶草 生态效应 亚热带丘陵 
亚热带丘陵茶园间作白三叶草的生态效应
《中国茶叶》2007年第5期43-43,共1页
在亚热带丘陵区1年生幼龄茶园通过连续4年的大田对比试验,研究了茶园间作白三叶草的生态效应。结果发现,茶园间作白三叶草降低了土壤容重,提高了土壤孔隙度和有机质、全氮、水解氮的含量及钾的活性、蚯蚓的数量和生物量,消耗了部分...
关键词:白三叶草 丘陵茶园 生态效应 亚热带 间作 土壤容重 土壤孔隙度 对比试验 
白三叶草间作对亚热带丘陵茶园地温及生产的影响被引量:17
《中国农业气象》2007年第1期45-48,53,共5页宋同清 肖润林 彭晚霞 王久荣 李盛华 
国家十五科技攻关(2004BA606A-08);中国科学院十五项目(NK-十五-H-01);中国科学院重点课题(NK-十五-D-04)
利用亚热带丘陵区茶园白三叶草间作大田对比试验,研究其对茶园地温时空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茶园地温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和位相滞后现象,白三叶草间作改变了土壤热量交换层(地表层)的性质,对不同观察时刻、不同深度的土壤温度...
关键词:茶园地温 白三叶草间作 时空变化 品质和产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