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来V去

作品数:13被引量:44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李晋霞曾传禄杨德峰刘志生张虹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西南科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古汉语研究》《文教资料》《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济南大学科研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基于历时构式语法视角分析“V来V去”的构式化
《世纪之星—交流版》2022年第29期178-180,共3页谢菲 
构式“V来V去”为现代汉语常用词,而且该结构的能产性很高,因此很多学者对该形式引起了关注。过往对该形式的研究,主要从共时平面和语义语用平面对该形式进行研究探讨,但是该类研究忽视了最初该形式在古代汉语中的形式与意义,仅仅只关...
关键词:“V来V去” 历时构式语法 构式化 
构式“V来V去”的来源、承继及类型学意义被引量:2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119-124,共6页刘云峰 石锓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类型学视角下的明清汉语语法研究”(15ZDB098)
构式“V来V去”的反复义和交互义有着各自不同的演化路径、动因和机制。“V来V去”的反复义是构式化的结果,是语法化而逐步显现的构式义。它的交互义是构式语法化的结果,是基于反复体“V来V去”的构式义基础上的语用承继义,是一种在语...
关键词:V来V去 构式化 语义承继 连动类型 
江西宁都方言“X天X地”结构及其历史来源被引量:1
《励耘语言学刊》2018年第2期316-327,共12页陈青 
宁都方言“X天X地”构式中,X—般是动词或拟声词。其中由动词V组成的“V天V地”表示动作的反复或持续,为“X天X地”的体貌标记用法;由拟声词组成的“X天X地”表示声音的反复或持续,可称为非体貌标记用法。“X天X地”结构往往蕴含动作或...
关键词:宁都 客家方言 X天X地 语法化 V来V去 
关于类固定短语“V来V去”的语义与语用研究
《知识文库》2016年第14期42-43,共2页李桂玲 
一、引言“V来V去”是由两个动词与趋向动词“来”和“去”组成的联合型动词结构,其中前后两个动词可以变化,而趋向动词“来”和“去”是不变的。吕叔湘先生曾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对此种结构做出说明:“V来V去”,表示动作的多次重复...
关键词:趋向动词 趋向补语 语用研究 类固定短语 行为动词 位移动词 主观大量 
“V来V去”构式多义性的认知理据被引量:4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4年第5期23-28,共6页张秀芳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英汉乏词义构式的认知对比研究"(11CYY004);济南大学科研基金项目"英语相互动词句法体现的认知理据"(X1119)
"V来V去"构式的原型义指向带有实际空间位移的动作反复,原型义可以延伸为虚拟位移的反复义或非位移的反复义;此构式在一定语境下可以获得相互义解读,在一定语篇中还能虚化为带有预设义的语篇标记。"V来V去"的构式多义性与动词的多样性...
关键词:V来V去 多义性 反复体 表量图式 
再议“V来V去”及与之相关的格式--基于语料库的研究被引量:14
《世界汉语教学》2012年第2期198-208,共11页杨德峰 
本文在语料统计的基础上,对"V来V去"的意义、构成成分、句法功能、语用特点等做了详细的考察。文章发现,"V来V去"中的V绝大多数是单音节的。具有向度义的A类"V来V去"表示动作交替反复,一般独用和做谓语,多用于陈述句,极少用于疑问句、...
关键词:V来V去 意义 位移 句法 语用 
“V来V去”格式及其三个平面的语法分析被引量:1
《文教资料》2009年第6期61-63,共3页徐国萍 
“V来V去”结构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固定结构。由于进入该结构中的动词性质的不同,使得该结构在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呈现出一些独有的特点。本文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对“V来V去”结构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V来V去 句法 语义 语用 
“V来V去”的语法意义浅释被引量:1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年第1期72-72,共1页刘宏珍 
在现代汉语系统内,"V来V去"的语法意义除了总体上表示反复态之外,它还包含有表示往返、交替、交互等附加意义,呈现出错落有致的层次性。
关键词:V来V去 反复态 动词重叠 
也谈“V来V去”格式及其语法化被引量:13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6期22-29,共8页曾传禄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现代汉语空间范畴的认知与理解"(项目号:06BYY042)的阶段性成果;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项目号:T0405)的资助
共时平面上"V来V去"可分为A、B、C三个次类:A类表空间位移、B类表时间推移、C类为话语标记。A、B两类的语法意义都是表示动作行为的反复,C类的语法意义表现在篇章功能上。从语篇特征看,A类通常以结句形式出现,对上下文都没有依存性;B类...
关键词:“V来V去” 语法化 主观化 话语标记 
汉语古今反复态比较
《时代教育》2008年第11期167-167,共1页刘宏珍 
“V来V去”是近代汉语新出现的动态表示手段,是一种口语用法,大概出现于唐,成熟于宋。在现代汉语系统内,“V来V去”的语法意义呈现出错落有致的层次性,除了总体上表示反复态之外,它还包含有表示往返、交替、交互等附加意义,和古...
关键词:VV V来V去 反复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