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

作品数:111被引量:194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孙承叔张一兵王建刚王志刚孙乐强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中共中央党校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湖南省普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开放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x
条 记 录,以下是1-4
视图:
排序:
从《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看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唯物史观内核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5年第2期33-34,共2页孙民 赵峰 
作为马克思计划撰写的鸿篇巨制《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草稿,《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几乎囊括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所有理论源头,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资本周转理论和经济危机理论等重要内容都在《手稿》中...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批判 理论源头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剩余价值论 经济危机理论 《政治经济学批判》 《手稿》 劳动价值论 
《德意志意识形态》关于“现实的人”的三形态理论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3年第3期31-32,共2页叶枝青 
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把对应于三大社会形态的“现实的人”的历史发展形态进一步形象地表述为:“人的依赖”“物的依赖”“自由个性”,这不是马克思、恩格斯主观地为每个时代的“现实的人”划定的,而是由每个时代的各...
关键词:三大社会形态 《德意志意识形态》 自由个性 三形态理论 现实的人 生产方式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 社会关系 
"剩余价值"概念多重界定的内在逻辑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2年第4期28-29,共2页赵义良 田英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21年6期,12000字剩余价值在《资本论》的不同篇章节中具有了多重内涵,这无疑对理解和把握它增加了难度。理解这个问题的关键是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提出的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论。
关键词:国家行政学院 中共中央党校 理解和把握 内在逻辑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 多重内涵 方法论 剩余价值 
固定资本的社会历史内涵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1年第1期152-152,共1页元晋秋 
马克思对固定资本的讨论主要源于他对资本流通过程的分析。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进入马克思视野的固定资本并非作为生产资料的机器,而是作为资本流通过程中涉及的交换的物质条件特别是交通运输工具——正是在这里,马克思提出...
关键词:固定资本 资本流通 交通运输工具 生产资料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 物质条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