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条约》

作品数:297被引量:161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张效民王中茂杜泽江王立新葛勇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近代史研究x
条 记 录,以下是1-4
视图:
排序:
晚清政府对基督教和传教士的政策被引量:10
《近代史研究》1996年第3期224-240,共17页王立新 
晚清政府对基督教和传教士的政策王立新晚清政府的基督教政策是清末对外关系的重要内容,与频繁发生的教案有重要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传教士的文化与教育活动。本文拟就晚清政府对基督教与传教士的政策做一初步研究。一、清朝禁...
关键词:传教士 晚清政府 基督教政策 天主教 地方官 总理衙门 洋务派 《天津条约》 同治朝 《北京条约》 
“抚局”辨
《近代史研究》1994年第5期196-203,共8页黄士芳 
“抚局”辨黄士芳许多论著都认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曾在北京设立过“抚局”或“抚夷局”,此即总理衙门的前身①。记载此事最为详尽的要数邓之诚的《骨董琐记全编》,其中说:“咸丰十年,设抚夷局于嘉兴寺。奏准于内阁部院军机...
关键词:抚局 总理衙门 英法联军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外交机构 清政府 咸丰帝 《北京条约》 圆明园 嘉兴 
同治年间清政府对华工出洋的态度与政策被引量:4
《近代史研究》1992年第3期38-55,共18页李家驹 
一、前言 1860年《北京条约》签定以后,清政府的华工交涉基本以地方为主,而中央政府对此未加特别注意,主因是资料掌握不足和将之视作地方问题之故。虽然清廷历来都禁止华民出洋,但地方官员往往基于不同的原因,对沿海居民出洋之举未加干涉。
关键词:招工 章程 清政府 地方官员 《北京条约》 外国领事 华工 同治年间 英法 中央政府 
中俄《北京条约》订立前沙俄对中国西北的侵略被引量:1
《近代史研究》1979年第2期114-180,共67页余绳武 徐曰彪 刘存宽 张左糸 郑绍钦 
一、沙俄窥伺中国西北的开端 沙皇俄国觊觎中国西北边疆始于十七世纪初叶,它是征服西西伯利亚的继续。一五八一年,哥萨克殖民者翻越乌拉尔山,迅速征服西伯利亚汗国。一五八七年,沙俄在额尔齐斯河和托博尔河的汇流处建托博尔斯克城。一...
关键词:中国西北边疆 《北京条约》 额尔齐斯河 西西伯利亚 十七世纪初 沙皇俄国 乌拉尔山 哥萨克 汇流处 殖民者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