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拉姆》

作品数:36被引量:39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倪震张会军陈波马小燕叶琦琪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电影学院西藏民族大学云南大学青海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电影艺术》《新闻研究导刊》《长江丛刊》《上海文学》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文化人类学视角看《德拉姆》的地方意象
《数码影像时代》2024年第10期0094-0096,共3页晋宗媛 
关于民族纪录片创作的思考——以《德拉姆》为例被引量:1
《新闻研究导刊》2018年第16期116-117,共2页王纪春 
以少数民族生活、文化、历史为题材的纪录片,在民族性、地域性等方面有着显著的特征,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反映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变化、传播少数民族文化的最佳方式之一。中国少数民族纪录片从诞生起,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历程,它有...
关键词:民族纪录片 《德拉姆》 人文关怀 
慢下来的茶马古道——纪录片《茶马古道德拉姆》情绪情感表达艺术分析
《长江丛刊》2017年第27期13-13,共1页赵宇琛 
茶马古道,一条连接川、滇、藏的贸易通道,在历史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从隋唐开始这里便有商队往来,可想而知,当时茶马古道对于周边居民的影响。如今在田壮壮导演的纪录片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条茶马古道已经落寞了,因为现代文明——公路...
关键词:茶马古道 情绪情感 《德拉姆》 
木霁弘 茶马古道造梦者
《普洱》2017年第3期84-87,共4页杨静茜 吴国江 李文莹 
2005年,我还是云南大学中文系的一名学生,那一年的一个下午,我的班主任杨立权老师在课堂上放映了一部纪录片,纪录片的名字叫《德拉姆》,导演是被称为第五代导演的田牡壮。“德拉姆”是一匹马的名字,
关键词:茶马古道 第五代导演 《德拉姆》 云南大学 纪录片 中文系 班主任 放映 
平静和谐的悠扬——论电影《德拉姆》情感表达艺术
《西部广播电视》2016年第16期117-117,共1页宋雨 
电影是一门视觉与听觉相互交融的艺术门类,人们可以通过画面、声音、镜头、语言表述来了解其要讲述的故事。然而与音乐、美术等其他或听觉或视觉的艺术种类相比,无论是在影响人们的情感与情绪方面还是在对于作者情感与情绪的表达上,电...
关键词:德拉姆 剧情 线索 
电影纪录片和电视专题纪录片中的茶马古道——对《德拉姆》和《茶马古道》的对比分析被引量:2
《新闻研究导刊》2016年第1期97-98,共2页邱俊熙 
电影技术和电视技术作为两种不同的媒介技术,虽然同样作用于人们的视觉器官,但是针对同一题材,二者在前期策划、中期拍摄和后期制作中,还是有很大的差别。本文着眼于电影纪录片和电视专题纪录片的比较分析,以我国著名的文化景观茶马古...
关键词:茶马古道 电影纪录片 电视专题纪录片 视听语言 
论人类学视域下纪录电影的“真”与“美”——兼论电影《德拉姆》
《南方电视学刊》2014年第5期35-38,共4页丁玉娜 
纪录电影是人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真与美交织在纪录电影中,构成了它不可或缺的属性。本文探讨了真与美对于纪录电影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以影片《德拉姆》为例,深入考查了生活真实中的美与艺术真实中的美如何体现于纪...
关键词:真与美 纪录电影 《德拉姆》 
雾一般神秘的古道——简析《德拉姆》影片
《艺海》2013年第2期96-96,共1页黄丹丹 
影片从人本主义的角度出发,选取有代表的人物,达到了一种更为深刻的精神认知。这些原住民不会因为外来者的进入而有所改变。这里,是他们的精神家园。然而,影片另一方面,又似乎在传达另一种思考,真的应该一成不变吗?一家人饭桌上关于"公...
关键词:人本角度 电影化语言 人性主题 
纪录片《德拉姆》中的藏文化
《新闻世界》2012年第8期208-209,239,共3页冯晓婷 
本文通过分析田壮壮2004年纪录片作品《德拉姆》的艺术特色和主题思想,以及其如何呈现出一个介于过去和未来之间的藏族村落和藏文化。
关键词:纪录片 《德拉姆》 大藏区 
虔诚的使者——浅析电影《德拉姆》反映的信仰民俗
《电影评介》2012年第12期42-43,共2页祁永霞 
电影《德拉姆》反映的是茶马古道怒江流域段马帮在此区域内原著居民的生活状况。导演田壮壮通过对此地艰难地理环境的记录,歌颂了当地人民坚强乐观的生活态度。
关键词:《德拉姆》 民俗 信仰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