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板》

作品数:27被引量:9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梁爽武英杰张玉双罗岳黄茵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学院东北师范大学北京电影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艺术评论》《教育观察》《文艺生活(中旬刊)》《当代电影》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伊朗电影x
条 记 录,以下是1-4
视图:
排序:
上帝之城·远行之光——浅析伊朗电影《黑板》
《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11X期240-240,共1页黄若菡 
上帝的圣光被战争的烟火拦截,苦难的人民在战争中寻求生存的希望。《黑板》像是文化的代言人,是符号化的象征物。落后的思想和戾气是战争的始作俑者,而唯一可以拯救人类的除了枪火还有文明教化的力量,《黑板》中两位老师遇到两队人,他...
关键词:文明教化 救赎 情感建构 
后殖民主义理论视野下的伊朗电影《黑板》
《电影评介》2010年第8期49-50,共2页毛霞 
《黑板》是伊朗年轻女导演萨米拉·马克马巴夫继《苹果》之后的又一成名作品。从后殖民文化批评理论的视角来解读电影《黑板》的话语建构,作为一个在国际著名电影节上获奖的第三世界影视艺术作品,《黑板》仍然没有逃脱西方世界视野中的...
关键词:后殖民主义 他者 东方化 
知识救世的尴尬——浅谈伊朗电影《黑板》被引量:1
《电影文学》2008年第24期113-114,共2页黄茵 
当今,世界电影现象中最为戏剧化的比照发生在好莱坞与伊朗电影之间。作为成熟的电影工业和商业文化的代表,好莱坞的电影以完备的机制和最新科技手段打造着超级影像神话的企图。而伊朗电影恰恰与之相反。不成规模的电影工业与常规技术条...
关键词:黑板 伊朗 知识救世 
纪实风格与隐喻内涵——对伊朗电影《黑板》的解读被引量:1
《写作》2005年第4期8-10,共3页张莉 
继1998年18岁的伊朗女导演萨米拉·马克马巴夫携其处女作《苹果》在法国戛纳电影节上一鸣惊人之后,仅时隔两年,其执导的《黑板》入围戛纳的正式竞赛,又获法国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且在全世界范围内获得广泛好评。
关键词:纪实风格 隐喻 伊朗 电影评论 《黑板》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