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替过程

作品数:304被引量:3740H指数:3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相关作者:彭少麟方炜程积民王刚王伯荪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兰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毛竹林下植被演替过程中土壤颗粒组成与水分入渗特征被引量:2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年第3期108-116,共9页谢燕燕 郭子武 林树燕 左珂怡 杨丽婷 徐森 谷瑞 陈双林 
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LQ2019028);辽宁师范大学2020高端科研成果培育计划(GD20L003)。
【目的】测定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地不同土层土壤粒径组成、分布和水分入渗性能,揭示土壤粒径分布及水分入渗性能对林下植被演替的响应规律,为毛竹林地土壤生态管理与植被更新提供依据。【方法】以林下植被演替年限分别为0、9...
关键词:毛竹 植被演替 土壤粒径 分形特征 土壤水分入渗性能 
林下植被演替过程中毛竹枝叶形态质量和抽枝展叶效率变化特征被引量:2
《植物科学学报》2023年第4期437-446,共10页董亚文 谢燕燕 陈双林 郭子武 张景润 汪舍平 
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0C02008)。
本研究分别选取林下植被演替前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Carrière)J.Houz)纯林经营、竹材6~8年采伐一次形成的林下植被演替9、21年以及纯林(对照)等3类毛竹林,调查分析了1度、2度竹的主侧枝枝叶形态质量、抽枝展叶效率及生物量异速...
关键词:毛竹 林下植被演替 枝叶形态质量 抽枝展叶效率 异速生长关系 
林下植被演替过程中毛竹地下鞭系统形态和生物量分配变化特征被引量:2
《林业科学研究》2023年第3期158-167,共10页董亚文 陈双林 汪舍平 郭子武 何玉友 张玮 
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0C02008)。
[目的]毛竹林是我国重要的森林资源,近年来主产区疏于管理乃至荒废的毛竹林面积不断增大,影响竹产业可持续发展,而林下植被演替过程中毛竹林地下鞭系统形态和生物量分配及其适应性生存策略尚不清楚。[方法]选取林下植被演替前立地条件...
关键词:林下植被演替 毛竹 地下鞭系统 形态结构 生物量 生存策略 
失管毛竹林演替过程中乔木树种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特征
《林业科学》2022年第12期12-20,共9页张玮 何玉友 郭子武 汪舍平 陈双林 
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0C02008)。
【目的】研究生态功能低下的失管毛竹林(仅清除老竹及枯竹,无其他林下垦复干扰)乔木树种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特征,为制定科学的管护措施、促进失管毛竹林混交化更新提供参考。【方法】在浙西南地区的常山县选取失管8和20年毛竹林,采用样地...
关键词:失管毛竹林 演替 乔木 物种多样性 
辽东栎林演替过程中的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变化被引量:15
《林业科学》2019年第10期193-202,共10页张晓 刘世荣 黄永涛 傅声雷 
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项目(2015DFA3144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700383)
【目的】土壤微生物在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辽东栎林演替过程中森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在演替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深入认识森林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恢复和驱动机制。【方法】以太岳山地区皆伐后形成的30、80和15...
关键词:森林演替 细菌 群落结构 群落相似性 多样性 
干旱荒漠白刺灌丛植被演替过程土壤种子库变化特征被引量:43
《生态学报》2015年第7期2285-2294,共10页马全林 卢琦 魏林源 靳虎甲 
国家973项目(2012CB7232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61030;31270754);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10490474;2012T50162);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D16B0203)
土壤种子库是反映气候与土地利用变化的指示器,也是荒漠植被更新与恢复的基础。典型荒漠白刺灌丛植被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北绿洲边缘地带,对保护绿洲免受风沙危害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对干旱荒漠白刺灌丛植被土壤种子库仍未见研究报道。...
关键词:石羊河下游 白刺灌丛植被 灌丛沙堆 土壤种子库 相似性 
长白山次生林演替过程中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特点被引量:11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63-68,共6页佟富春 肖以华 王庆礼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170744;70373044);国家科技计划项目(2002BA516A20)
对长白山白河局不同演替阶段次生林土壤线虫的组成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捕获的9885头线虫分别隶属于线虫动物门2纲8目30科68属,各演替阶段次生林土壤线虫属数及Shannon—Wiener指数(H')由多到少依次为220年林龄(V)〉130年林龄...
关键词:土壤线虫 群落结构 次生演替 长白山 
滇东喀斯特植被恢复演替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分析被引量:7
《水土保持研究》2009年第1期145-148,共4页司彬 姚小华 任华东 李生 何丙辉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专题“石漠化综合治理与植被恢复技术研究”(2006BAD03A0303);国家林业重点工程科技支撑项目“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与重建技术研究”([2003]88-1);“南方石漠化山地植被恢复技术应用示范”(林计批字2006-3);科技部公益项目“石漠化植被恢复技术支持体系构建”(2005DIB3J146)
滇东喀斯特地区石漠化后,植被自然恢复演替过程可分为草丛阶段、草灌阶段、灌木林阶段、次生乔木林阶段、滇石栎和高山栎林阶段、麻栎和高山栎林阶段、高山栎林阶段。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各演替阶段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在滇...
关键词:喀斯特植被 石漠化 植被恢复 土壤养分 滇东 
滇东喀斯特植被恢复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研究被引量:18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第1期132-139,共8页司彬 姚小华 任华东 李生 何丙辉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专题“石漠化综合治理与植被恢复技术研究”(2006BAD03A0303);国家林业重点工程科技支撑项目“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与重建技术研究”([2003]88-1);“南方石漠化山地植被恢复技术应用示范”(林计批字2006-3);科技部公益项目“石漠化植被恢复技术支持体系构建”(2005DIB3J146)
将滇东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植被自然恢复演替过程分成草丛阶段、草灌阶段、灌木林阶段、次生乔林阶段、滇石栎和高山栎林阶段、麻栎和高山栎林阶段、高山栎林阶段.以空间代替时间选取典型样地,分析了各演替阶段群落的物种组成;应用物种丰...
关键词:喀斯特植被 自然演替 物种组成 物种多样性 滇东 
黔中喀斯特植被恢复演替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研究被引量:25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1122-1125,共4页司彬 姚小华 任华东 李生 何丙辉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3A0303);国家林业重点工程科技支撑项目([2003]88-1)、(林计批字2006-3);科技部公益项目(2005DIB3J146)
黔中喀斯特地区石漠化后,植被恢复自然演替过程可分为草丛阶段、草灌阶段、藤刺灌丛阶段、次生乔林阶段和顶级群落阶段。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各演替阶段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在黔中喀斯特植被恢复自然演替过程中,土壤容重逐渐降...
关键词:喀斯特植被 石漠化 植被恢复 土壤养分 黔中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