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震器

作品数:11被引量:34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冯锐武玉霞罗艳杨大克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河南博物院更多>>
相关期刊:《地球物理学进展》《生命与灾害》《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物理)(人教版)》《城市与减灾》更多>>
相关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地震学发展史大事记
《生命与灾害》2012年第10期9-10,共2页闵芳 
1751年第一台摆验震器。 755年里斯本地震激发了入们对地震学的关注。 1819年库奇丛林沼泽地的地震令人注意到了断层的作用。
关键词:地震学 大事记 发展史 地震激发 验震器 里斯本 沼泽地 断层 
科学,激活了张衡地动仪被引量:5
《物理》2009年第7期476-488,共13页冯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0644019)资助项目
张衡在公元132年发明的地动仪是人类历史的第一台地震仪器——验震器,失传于东汉末年(大约公元190—220年).为了展现这一伟大的科技成果,国内外自1875年以来提出过13种概念性的地动仪复原模型,都不能够验震工作.其中王振铎于1951年提出...
关键词:张衡地动仪 验震器 科学复原 史料研究 地震学研究 实验研究 
把握大地的脉搏——张衡与地动仪
《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物理)(人教版)》2007年第7期105-106,共2页刘玉珍 
  地球形成已经有40多亿年,人类出现后便开始认识脚下这片土地.5000年前,我国古代先民就已经开始了对天地万物的观察与探索,经过了叩问、求知、研究、发明的漫长历程,中国古代天文学形成了独特的知识体系,许多震烁古今的奇迹都发生在...
关键词:地动仪 地震学 验震器 
张衡地动仪的科学复原模型被引量:3
《城市与减灾》2007年第2期21-23,共3页武玉霞 
随着“地球村”时代的到来,世界上更多的人注意到了中国的张衡和他发明创制的地动仪,这不仅因为它是人类第一台地震仪器,创制年代早于西方验震器约1600年,还因为地动仪成功地测到了千里之外的陇西地震,
关键词:地动仪 张衡 模型 复原 科学 地震仪器 地球村 验震器 
科学家欲复原张衡地动仪
《发明与创新(学生版)》2006年第6期16-16,共1页李成 
  人类史上首台验震器于1700多年前消失后,中外科学家一直试图使它复原.中国科学家近日取得阶段性成果--张衡地动仪之秘初步破解.……
关键词:地动仪 验震器 
千年谜团解开张衡地动仪“活”了
《青年科学》2005年第9期46-47,共2页
人类第一台验震器——东汉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当时放在洛阳,曾观到陇西地震,时人“皆服其妙”。1700多年前,地动仪神秘失踪,它的模样和工作原理成为千古谜团。
关键词:地动仪 博物馆 河南省 验震器 概念模型 
张衡地动仪千年谜团被破解
《安全与健康》2005年第07S期50-50,共1页
人类第一台验震器——东汉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当时放在洛阳,曾观测到陇西地震,时人“皆服其妙”。
关键词:地动仪 张衡 破解 验震器 地震 
地震仪器的发展(第一部分)被引量:1
《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2期19-23,共5页杨大克 罗艳 
关键词:地震仪器 数字地震仪 发展过程 电子放大 国内外 验震器 光杠杆 电流计 反馈式 网络化 
张衡候风地动仪的原理复原研究被引量:27
《中国地震》2003年第4期358-376,共19页冯锐 武玉霞 
地震科学联合基金项目 (10 4 133)
候风地动仪复原研究的分歧源于工作原理不清 ,影响到外形复原的合理性和对地动仪科学地位的公正评价。针对百年来悬垂摆和直立杆这两种基本原理的猜测 ,作者从现代地震学的角度出发 ,对验震器的特点、《后汉书》的记载、都柱结构与运动...
关键词:张衡 候风地动仪 验震器 悬垂摆 直立杆 考古 
张衡地动仪的否定之否定被引量:13
《防灾博览》2003年第1期5-9,共5页冯锐 
“今天,我们还没有能力对张衡地动仪悬挂摆的“施关发机”和“牙机巧制”做出更具体的复原。正如在赞美断臂的维纳斯雕像时不愿给她添臂加膀一样,宁可欣赏这种超越时代的缺憾美,而把古典文化的无穷魅力保留给我们的后代。”本文把这段...
关键词:张衡 地动仪 地震史 否定之否定 地震科学 东汉 地震记录仪 验震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