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WARDSIELLA

作品数:27被引量:148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莫照兰李杰肖鹏曾令兵陈昌福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更多>>
相关期刊:《黑龙江畜牧兽医》《Fundamental Research》《Journal of Biosciences and Medicines》《Zoological Research》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青岛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淡水渔业x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杀鱼爱德华氏菌ETAE_1309基因的启动子研究
《淡水渔业》2024年第5期3-12,共10页刘鹿忆 何弯弯 朱泽亮 邓平 艾桃山 谢海侠 朱文欢 张立强 
武汉市农科院创新项目(QNCX202307);武汉市知识创新专项基础研究项目(2022020801010414)。
为研究杀鱼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piscicida)ETAE_1309蛋白的表达调控机制,本实验利用序列截短方式和定点突变技术鉴定了ETAE_1309基因的启动子,并检测了不同培养条件下启动子的活性。结果显示:ETAE_1309上游-139~-1 bp具有启动子活...
关键词:ETAE_1309 启动子 sigma因子 转录调控 杀鱼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piscicida) 
实时定量PCR测定爱德华氏菌隐蔽质粒的拷贝数被引量:3
《淡水渔业》2018年第4期63-70,共8页付立霞 高雯 韩先干 高波 张晓君 刘晓丹 曾令兵 
农业部淡水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LFBC0910);江苏省人兽共患病学重点实验室项目(R1510);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2015HNG1-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671313)
为测定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ictaluri)隐蔽质粒的拷贝数,并探究不同基因组制备方式及定量策略对质粒拷贝数测定的影响,分别采用试剂盒和水煮法制备爱德华氏菌基因组,通过绝对定量和相对定量PCR测定两种不同总DNA制备方式下的隐蔽质...
关键词:鮰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ictaluri) 隐蔽质粒 质粒拷贝数 实时定量PCR 
抗黄颡鱼“红头病”功能性蛋粉的制备及其应用被引量:4
《淡水渔业》2016年第5期70-74,共5页柳昭君 郭培红 徐乐 付监贵 肖兰莹 宋学宏 
昆山市农业科技计划项目(KN1204);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BE2013344)
为了评价抗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ictaluri)的特异性Ig Y的功能性蛋粉在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红头病"预防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采用灭活的爱德华氏菌(菌种保藏号:CCTCCNO:M2012024)免疫蛋鸡,通过微包膜及高速离心喷雾干...
关键词:功能性蛋粉 特异性Ig Y 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ictaluri)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 免疫保护 
爱德华氏菌常规PCR检测体系的建立被引量:1
《淡水渔业》2013年第4期76-79,共4页刘天强 黄冠军 刘衍鹏 肖丹 
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1NZ0071)
根据NCBI公布的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ictaluri)磷酸丝氨酸转氨酶(phosphoserine transaminase,serC)的基因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可快速而准确地检测爱德华氏菌的PCR方法,并对患病鱼组织进行了检测。研究结果表明,使...
关键词:鮰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ictaluri) 磷酸丝氨酸转氨酶 聚合酶链式反应 检测 
一株斑点叉尾致病菌的分离鉴定被引量:2
《淡水渔业》2011年第2期73-77,共5页任燕 巩华 陶家发 梁慧丽 刘礼辉 石存斌 吴淑勤 
农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0803013);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nycytx-49-14)
从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肝脏分离到的一株细菌GD091027,对该菌进行人工感染试验、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和16S rRNA序列测定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同时进行了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当人工感染剂量大于1.0×107 CFU/尾时,能引...
关键词: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 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 16S RRNA 鉴定 
中华鳖爱德华菌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因子研究被引量:15
《淡水渔业》2010年第6期40-45,共6页潘晓艺 郝贵杰 姚嘉赟 徐洋 沈锦玉 尹文林 
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2008C22058);湖州市科研计划项目(2007YN22)
采用API 20E系列生化鉴定及16S rDNA和gyrB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方法,对从患病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肝脏中分离到的一株细菌TL5m进行了鉴定,并通过人工感染试验,对该菌株进行了毒力检测;此外分别提取该TL5m株的主要致病因子外膜蛋白...
关键词: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 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 致病因子 免疫 
养殖澳洲宝石鱼迟缓爱德华氏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基因的检测被引量:15
《淡水渔业》2010年第1期50-54,共5页叶旭红 林先贵 王一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607024);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10B05);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2006C40038)
从患病澳洲宝石鱼体内分离到一株致病菌(编号Et4),对该菌的生化特性及致病基因进行检测,并进行了药敏和人工感染实验。结果显示:菌株Et4的生化鉴定结果与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标准菌株(AY77513)一致;其16S rRNA序列,经同...
关键词:澳洲宝石鱼(Scortum barcoo) 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 16S RRNA基因 esaV基因 
黄颡鱼鲇爱德华氏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致病性研究被引量:21
《淡水渔业》2009年第6期47-53,共7页徐进 罗晓松 曾令兵 
农业部行业专项"主要淡水鱼出血病病原学与新技术疫苗研制"(200803013)
从患头顶溃疡症的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内脏组织中分离出致病力强的菌株JZ086,对该菌进行了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的测定,并进行了Biolog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及16S rDNA序列鉴定。结果显示:人工感染实验证实该菌为黄颡鱼的...
关键词:黄颡鱼(Pelteobagrusfulvidraco) 头顶溃疡症 病原菌 鲇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ictaluri) 分离鉴定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