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湿化

作品数:503被引量:861H指数:1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石兰萍秦元莉杨晔琴陈春丽杨兴玉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万生人和科技有限公司石家庄诺利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四川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深圳市科技局立项课题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护理研究(中旬版)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碱性清洗剂联合中性清洗剂清洗氧气湿化瓶效果观察被引量:3
《护理研究(中旬版)》2014年第1期222-223,共2页万珍兰 吴雅云 
[目的]探讨碱性清洗剂联合中性清洗剂清洗氧气湿化瓶的效果。[方法]将40个回收氧气湿化瓶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清洗流程:将湿化瓶置于碱性清洗剂中刷洗→清水冲洗→多酶清洗液浸泡5min→清洗后消毒;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清洗后消毒,分别于7...
关键词:清洗剂 氧气湿化瓶 清洗 消毒 细菌 监测 
氧气湿化瓶清洗篮的设计与应用被引量:1
《护理研究(中旬版)》2013年第1期191-192,共2页谭家琼 王琼华 刘继萍 林琼 杨兴玉 陈春丽 
氧气湿化瓶是治疗和抢救病人不可缺少的物品,因其为塑料制品不能耐受高温,所以不能放人全自动清洗机清洗和热力消毒,只能采用手工清洗,使用含氯消毒剂或者酸性氧化电位水浸泡消毒。
关键词:湿化瓶 清洗篮 设计 应用 
氧气湿化瓶干燥架的改良设计与应用被引量:5
《护理研究(中旬版)》2013年第1期192-192,共1页刘敏 任朝芝 黄述杰 任明琼 叶小英 任启蓉 
氧气湿化瓶是医院抢救和治疗危重病人的必备装置,而氧气湿化瓶污染是氧疗病人院内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我院氧气湿化瓶在实行集中式管理过程中发现,消毒后大量的湿化瓶在晾干(干燥)存放环节中极易造成二次污染,干燥时间相对延长,...
关键词:氧气 湿化瓶 干燥架 
巧用医用瓶口贴密封保存备用氧气湿化瓶被引量:1
《护理研究(中旬版)》2012年第4期1056-1056,共1页薛菊兰 刘金凤 王翠英 戴秀敏 
使用后的氧气湿化瓶要经过消毒、冲洗、干燥、保存4个环节,任何环节操作不当都将引起湿化瓶的再污染,一旦污染重新消毒不但增加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也增加消毒成本,甚至导致病人呼吸道感染。医院《消毒技术规范》要求消毒晾干后的氧气湿...
关键词:氧气湿化瓶 保存 密封 《消毒技术规范》 消毒成本 瓶口 医用 呼吸道感染 
介绍一种氧气湿化瓶快速干燥法
《护理研究(中旬版)》2012年第1期99-99,共1页方玲 陈瑛 
氧气湿化瓶是病人吸氧时常用的一种医疗设备,使用的氧气湿化瓶每天需要更换消毒,需要湿化瓶的数量很多。为预防医院感染,使用后的湿化瓶需浸泡消毒取出后用纯净水冲洗后干燥保存。湿化瓶消毒后常规干燥方法存在花费时间长而不能满足治...
关键词:氧气湿化瓶 干燥法 浸泡消毒 医疗设备 医院感染 干燥保存 干燥方法 水冲洗 
ε-聚赖氨酸氧气湿化液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0
《护理研究(中旬版)》2010年第3期702-703,共2页闫洪泉 陈立琴 仲崇涛 杜艳爽 胡莉丽 
[目的]观察ε-聚赖氨酸(ε-PL)氧气湿化液临床应用效果,以解决现行氧疗中湿化液污染问题。[方法]比较使用蒸馏水湿化液与含ε-PL湿化液前后细菌培养结果。同时向氧疗病人发放问卷,调查氧疗时的噪声、气味、对鼻部的刺激性、病人氧疗后...
关键词:Ε-聚赖氨酸 氧气湿化液 医院内感染 菌落计数 舒适度 
氧气湿化瓶晾干架的制作与应用被引量:1
《护理研究(中旬版)》2009年第2期418-418,共1页卫旭青 
关键词:氧气湿化瓶 制作 消毒技术 技术操作 连续使用 终末消毒 干燥保存 卫生部 
介绍一种新型氧气湿化通路装置
《护理研究(中旬版)》2008年第10期2696-2696,共1页李莼 刘立捷 
关键词:氧气湿化装置 通路 院内下呼吸道感染 氧气湿化瓶 细菌学检测 一次性使用 湿化液 治疗方法 
氧气湿化液污染引起肺部感染菌群调查被引量:9
《护理研究(中旬版)》2007年第7期1816-1817,共2页刘金昧 王建芳 杜倩 
[目的]探讨创伤救治中心重症监护病房(ICU)氧气湿化液细菌污染与病人肺部感染的关系,为防治提供防范措施。[方法]取ICU病房氧气湿化瓶37个,对正在使用中的氧气湿化液进行细菌培养,同时对37例ICU病人下呼吸道痰液行细菌培养,对其细菌进...
关键词:氧气湿化液 细菌污染 肺部感染 重症监护病房 院内感染 
黄连等中药对氧气湿化液中常见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效果研究被引量:3
《护理研究(中旬版)》2007年第7期1853-1854,共2页石兰萍 田琳琳 王德 袁劲松 杨冬艳 
深圳市科技局立项科研基金课题(野菊花用于氧气湿化液的临床研究;No.JA200507131015A)。
[目的]研究黄连等中药对常见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采用试管两倍稀释法,测定中药对测试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黄连体外抗菌活性最强,抗菌谱最广。丁香、金银花、野菊花和甘草的抗菌作用各有侧重。[结论]黄连、丁香、金...
关键词:中药 致病菌 体外抗菌 最低抑菌浓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