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T

作品数:472被引量:2063H指数:2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何裕隆侯英勇张信华朱雄增沈琳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教育厅A类人文社科/科技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中华医学信息导报x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医学技术与人文关怀并举治疗晚期胃肠间质瘤患者——访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张波教授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19年第1期20-20,共1页陈小叶 
胃肠间质瘤(GIST)是一种发病率相对较低的疾病,但却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GIST来源于胃肠道起搏细胞——Cajal细胞,或者与其相关的干细胞,其发生部位主要是胃(占比为50%~60%),其次是小肠(占比为20%~40%)。近年来,GIST的诊断、...
关键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胃肠间质瘤 人文关怀 医学技术 治疗 CAJAL细胞 GIST 患者 
GIST:复发转移挑战重重耐药困局如何破解--访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李健教授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19年第2期21-21,共1页陈小叶 李健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其主要发生原因是KIT基因或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PDGFRA)基因的突变。针对原发GIST,目前根治的主要方式是手术切除。据统计,只有约60%的患者可以从手术中完全获益,约40%的患者术...
关键词:复发转移 GIST 肿瘤医院 北京大学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 KIT基因 健教 耐药 
胃肠道间质瘤的内镜治疗进展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14年第4期5-5,共1页陈建民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组织源性肿瘤,由突变的c-kit或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基因驱动,组织学上多由梭形细胞、上皮样细胞(偶或多形性细胞)排列成束状或弥漫状图像,免疫组化检测通常为CD117和/或DOG-1表达...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 内镜治疗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免疫组化检测 GIST 梭形细胞 肿瘤大小 受体α基因 
胃肠道间质瘤恶性指标的研究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10年第11期13-13,共1页
为了探讨一组临床病理指标在预测恶性胃肠道间质瘤(GIST)中的价值,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病理科侯英勇等回顾性研究840例GIST,假设肉眼播散[包括肝转移和(或)腹腔播散]、显微镜下播散(包括淋巴结转移、血管浸润、脂肪浸润、神经...
关键词:恶性胃肠道间质瘤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临床病理指标 血管浸润 淋巴结转移 生物学行为 GIST 腹腔播散 
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治进展被引量:1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9年第22期20-21,共2页李岩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免疫组织化学及电镜技术的发展,对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认识不断深入.已认识到该病是起源于胃肠道壁内包绕肌丛的间质细胞(intest-itial cell of cajal,ICC)的消化道间质性肿瘤.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 免疫组织化学 分子生物学 认识 间质细胞 电镜技术 消化道 间质性 肿瘤 GIST cell ICC 
图片说明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4年第24期1-1,共1页高冬霞 郑杰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起源于胃肠道壁间质非上皮性非淋巴造血组织非平滑肌及非一般血管脂肪组织的间叶性肿瘤之一。在胃肠道间叶性肿瘤中GIST最多见,既往胃肠道诊断为平滑肌瘤及平滑肌肉瘤的肿瘤绝大多...
关键词:GIST 胃肠道 平滑肌 伊马替尼 
Imatinib在GIST患者中达到持续效果但耐药发生率较高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2年第13期11-11,共1页
关键词:IMATINIB GIST 持续效果 耐药性 胃肠基底瘤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